【越·广水】陈巷镇党员干部赴郝店镇“取经”: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素质、提升本领

09-05 16:33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推动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真本领、展现新作为,9月5日,陈巷镇组织26个村(社区)支部书记,10余名年轻干部赴郝店镇关店村、铁城村开展实地研学培训,通过“沉浸式”观摩学习,汲取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为推动陈巷镇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产业振兴“探秘”:香菇与彩桃的“致富经”

在关店村,陈巷镇党员干部走进现代化养菌棚、高温灭菌生产车间和香菇加工车间,系统了解香菇从菌种培育、制棒灭菌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介绍,该村通过“集中制棒、分户种菇”模式,构建“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党建引领嵌入产业链,以共享菇园项目带动农户种植3万袋菌棒,年收入超48万元,成本降低30%,让村集体从负债40万元到收入破百万元。

“关店村的成功不仅在于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更在于创新机制激活资源。”陈巷镇吉阳村党委书记石祖银在观摩后感慨道,“他们通过党组织盘活闲置土地、整合分散农户,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种‘抱团发展’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铁城村的彩桃基地则呈现另一番丰收景象。正值“秋雪”“黄桃”等品种的成熟期,果香四溢的桃园里,游客络绎不绝。郝店镇组织委员介绍,铁城村通过科学规划品种搭配,实现“月月有桃熟、季季果不同”的可持续供应模式,并创新举办“共享桃园”认购会,将桃子论斤卖升级为桃树认购,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打响了“彩桃之乡”品牌,带动村民人均增收超千元。

“铁城村的农旅融合思路让我深受启发。”年轻干部刘凡表示,“他们不仅卖产品,更卖体验、卖文化,这种‘产业+旅游’的复合模式,为陈巷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新方向。”

思维破冰“碰撞”: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解”

实地观摩后,陈巷镇党员干部在镇五楼会议室展开了座谈交流。围绕“产业选择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利益联结机制如何兼顾各方诉求”“集体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来自吉阳村、金山村、梧桐村、兴河村、友谊村的五个村的书记逐一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们可以借鉴铁城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结合陈巷镇的实际情况,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梧桐村党支部书记李远煦建议道,“同时,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年轻干部徐文则提出了发展农村物业经济的思路:“我们可以整合村里的闲置房屋和土地,建设仓储物流中心、商业街等物业项目,通过出租或自营的方式获取租金收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还能带动村民就业。”

此外,大家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等方式,提高集体经济的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提升“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此次研学活动是陈巷镇“干部素质提升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今年以来,陈巷镇以“铸魂提能、担当作为、一线攻坚、清廉护航”四大行动为抓手,通过“青蓝结对”传帮带、一线调研破难题等举措,推动干部队伍从“被动履职”向“主动领跑”转变。

“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既要沉下心学习先进经验,更要俯下身踏实做事。”年轻干部代表李傲雪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将以‘脚下沾泥、身上淌汗’的实干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陈巷镇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书写青春答卷。”

“年轻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必须让他们在实战中练就真本领。”陈巷镇党委书记周小波表示。

此次研学培训,不仅让陈巷镇年轻干部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更点燃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随着“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的深入推进,这支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正以昂扬姿态,在广袤乡村大地上书写新的奋斗篇章。(胡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