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广水】郝店镇关店村:“菇”事丰收 产业铺就致富路

11-15 17:10  

立冬刚过,寒意初显。走进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的香菇种植大棚,一簇簇圆润饱满的香菇正从菌棒中探出头来,长势格外喜人。这小小的香菇,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因种植方式粗放、劳动力外流而陷入发展困境。村民长期沿袭传统种菇模式,收益始终难以提升。转机出现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带领团队调研论证后,创新推出“集中制棒、分户种菇”新模式,构建“公司 + 村集体 + 基地 + 农户”合作框架,推动关店香菇产业实现质的飞跃,菇农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产业的蝶变体现为实实在在的收益,截至目前,关店村共有115户菇农,年均增收超过1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20万元。

郝店镇关店村香菇种植大户 董大妹“所有的大棚都是村里面帮我们搭好,我们只投资这个棒子钱,我们村里有好多户种了20多年了,他们都提供这个技术给我们,今年我的1万五(棒袋)投资了几万块,今年可能赚10万块钱左右。”

产业要升级,技术是关键。为解决传统种植技术瓶颈,村党支部邀请种植能手曹猛牵头技术攻关。他结合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持续优化菌棒配方与点菌工艺,不仅助力香菇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日常的技术指导也为菇农吃下了“定心丸”。

郝店镇关店村种菇能手 曹猛“我每天最少都要接到十个八个的电话,就是问我到这个时期菇棚怎么管理,以前接的是3面9孔,它的发菌比较慢,我们现在是4面12个孔,让它发菌更快,到时候我们的香菇一出来就是整个随州乃至全国都没有这个冬花菇出来,所以说那时候的鲜货价格卖的特别好。”

为推动香菇产业迈向科技化、标准化,关店村投入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和自动化制棒车间,建成日产3万棒的智能生产线。2024年,105万棒集中培育的菌棒被菇农抢购一空,规模化生产为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村“两委”进一步总结经验,全面推行“五个统一”模式,即统一供地、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制袋、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服务与财务管理,实现从土地利用到财务流程的系统规范。

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我们统一供地,我们把农户房前屋后的这个宅基地、旱厕等等,以60块钱每亩流转,平整之后统一的供给农户搭建香菇棚,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制袋、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财务管理。”

“五个统一”的实施,推动关店香菇在规模和品质上实现双提升,花菇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郝店镇关店村种菇能手 曹猛 “通过我们这个集中制棒,就是发菌更快的话,它的出菇比普通香菇提前半个月上市,以前我们的花菇率大概在50%左右,现在都可以到80%以上。”

展望未来,关店村的“菇”事蓝图更加清晰。村“两委”将持续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两端同步发力,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助力菇农收入再上新台阶。

郝店镇关店村党支部书记 李绪强 “下一步主要是以提高菇农的效益收入为主要的发力点,从利用科技创新的办法,从菇农的点菌、菇农的菌种和树立自己的品牌,直接销到市场上来提高农户的收入。”



融媒体记者:陈煊 通讯员张燃

责编:宁慧艳

审核:陈松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