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总有一些群体需要特别的关怀与守护;在社会的温暖版图中,特困人员始终是我们心头最柔软的牵挂。2025年,特困供养政策持续发力,以更精准的帮扶、更贴心的服务、更有力的保障,为特困群体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让每一位身处困境的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希望。
一、政策升级:精准兜底,应保尽保显温情
2025年,特困供养对象的认定进一步优化,综合考虑收入、财产、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维度因素。不仅关注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视因残疾、年老等导致的生活困境。通过大数据比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综合方式,确保符合条件的群众一个不落,真正实现“应保尽保”。例如,对于一些隐性特困人员,如独自生活的重残老人、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且无监护能力的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排查、上门服务,帮助他们申请特困供养,让政策温暖触及每一个角落。家住李店镇雷楼村的黄某照,60岁,父母双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义务人,家庭生活困难,当地民政干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黄某照的生活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帮助其申请特困供养,经审核确认通过后,黄某照于2025年10月纳入特困供养,每月享受1040元的特困供养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二、服务优化:多元供给,温暖相伴
近年来,广水市社会福利院、阳光福利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不断升级改造,硬件设施更加完善,软件服务更加贴心。走进现代化的供养机构,宽敞明亮的房间、无障碍设施、适老化家具一应俱全,为特困人员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机构内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护理员和社会工作人员,为特困人员提供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全方位服务。此外,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生日会等,让特困人员在机构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三、分散供养:个性化服务送到家
对于选择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社区建立了“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爱帮扶机制。照料护理人定期上门,为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家务协助、代购代办等服务,让这一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了“家门口的温暖”,切切实实提高了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
四、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中秋节、国庆节到来之际,广大志愿者深入社区、供养机构,与特困人员结对帮扶,开展陪伴聊天、节日慰问、义务理发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特困人员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特困供养,是一项充满温度的事业,它关乎着每一个特困人员的幸福与尊严。下一步,广水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特困供养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激发社会活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特困人员的良好氛围。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为特困群体撑起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通讯员:严巧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