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铁血忠魂铸丰碑 ——看万千广水人民用生命写就的抗战史诗

08-19 16:21  

广水是一片红色沃土。

抗日战争时期,从蜂子山军民持土枪大刀破敌,到李店六小时鏖战斩首百余日伪;从天子岗拆除寨墙的怒吼,到浆溪店成立中原军区的决绝——这座浸透烈士鲜血的古城,用近百次正面交锋击碎侵略者野心。

烈士鲜血浸透的这片土地,却让广水(应山)在废墟上绽放出永不凋零的春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10月,侵略者的铁蹄突袭荆楚大地,在对平靖、武胜、九里三关久攻不克的情况下,分三路从花山黄蓬坳进入应山境内。

10月24日拂晓,日军岗田支队在望城岗摆开战线,炮击应山县城,并出动飞机对县城进行轰炸。城内一片火海,不少民房被毁,大量士兵和平民被炸死。国民党守城部队、应山县政府相继撤出县城,流亡到浆溪店,县城沦陷。

25日,占领县城的日军向平靖关和武胜关出发,配合其主力向国民党守关军队出击。守关之军腹背受敌,向西撤退。日军第六师团占领应山后,继续南下,第三师团随即进驻应山。

随后,日军在应山推行奴化教育,大肆掠夺、破坏文物古迹,进行细菌实验,使用各种残暴手段屠杀应山人民,致使当地人口锐减,共计死亡85000余人。

为应对当时日、伪、顽、匪共存的复杂敌情,共产党在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应山南部成立中共应南县委,积极召集革命人士,同日军开展武装斗争。

1940年10月,应北县独立团与马坪区中队向马坪蜂子山日军据点发起攻击,几十名日军和伪军负隅顽抗。应北独立团将敌人包围后,老百姓拿着土枪、大刀、长矛前来助战。在军民联合打击下,日伪军溃败逃窜。这一仗,消灭日军10余人,摧毁了日军企图控制的应北交通线据点。

1941年11月,新四军五师十三旅旅长周志坚率38团,从大悟山出发,奔袭李店日伪据点。战斗打响后,驻应山县城日军急调300余人增援,38团随即派兵阻击。经6小时激战,消灭敌人100余人。

1943年6月,泰山庙日伪据点纠集100余人,在天子岗一带“扫荡”。应随县大队随即出击,毙敌20余人。当晚,群众自发组织,与应随县大队一道,将泰山庙日伪据点的工事、寨墙全部拆除。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应山随之迎来抗日战争胜利。

1938年至1945年,在应山反对外敌侵略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依托山区有利地形,依靠群众大力支持,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与日伪军正面作战近百次,消灭了大批日伪军,打破了日军企图占领应山全境的计划。

在此过程中,一批又一批广水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每到清明时分,广水各中小学的孩子们都会捧着亲手折的纸鹤来到烈士陵园,将它们系在松柏枝头。微风起时,万千纸鹤如白鸽翩跹,与陵园纪念碑上“永垂不朽”四个鎏金大字相映生辉,在春日暖阳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通讯员 刘冬、李茵、刘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