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一场由党建引领的产业升级变革正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命运,成为广水市“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中基层干部成长与作为的生动缩影。
曾经的关店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负债40万元,村干部在群众面前抬不起头。然而,近几年,关店村紧紧抓住党建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以干部素质提升为突破口,实现了从“空壳村”到“共富村”的华丽转身。
困境突围谋新路,干部担当显风采
面对村里香菇产业因种植模式粗放、劳动力短缺而陷入发展瓶颈的困境,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没有退缩。他深知,要带领村民走出困境,必须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后,李绪强提出了“集中制棒、分户种菇”和“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新种植模式,推动香菇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但是,这一创新举措面临着资金短缺、村民信任度低等诸多难题。
为解决资金问题,李绪强带领村里5名党员群众共同出资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为了争取村民的支持,村“两委”干部分头入户做工作,耐心讲解新模式的优势和前景。正是这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了广水市基层干部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中不断提升的素质和能力。
技术帮扶传经验,骨干引领树标杆
在关店村,香菇种植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技术。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香菇种植技术,村党支部邀请种植能手曹猛负责技术指导。曹猛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探索出适合本地香菇种植的标准菌棒棒料配方,并优化点菌工艺,极大提升了每根菌棒的出菇量。他用自己的技术专长为村民服务,成为了广水市基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发挥引领作用的典范。
为了加强技术指导,村里成立了“党员+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实现对菇农技术帮扶全覆盖。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关店村实行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建棚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制袋、统一财务管理“五个统一”,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体现了广水市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贴心和用心。
多元举措强保障,共富之路谱新篇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关店村共获得金融助农资金、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等50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制棒车间,购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搭建了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为菇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如今,全村实现香菇年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
如今,关店村的香菇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关店村的成功经验,正是广水市“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成效的有力见证。在这一活动中,广水市基层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破解难题,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通讯员汪 洋陈 颖张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