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广水市骆店镇中心小学的“爱心托管”课堂里座无虚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指导下,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团在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扫黄打非”主题教育。针对乡村儿童在信息时代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非法出版物隐患,支教队员们用生动有趣的形式,为孩子们送上了一把守护成长的“安全钥匙”。
课堂伊始,支教队员潘文涛以“信息时代的小卫士”为题切入,通过卡通短片展示了网络世界的“光明与阴影”。“大家平时上网时,有没有见过弹出来的奇怪图片?”队员的提问引发热烈回应,孩子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随后,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黄”与“非”的具体含义:结合乡村生活实际,列举了盗版教辅书、不良动画片、可疑游戏链接等常见风险载体,用图文对比的方式剖析其对未成年人视力、心理及价值观的危害,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在个人信息保护环节,支教队员设计了“信息保卫战”互动游戏。孩子们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等信息,随后在队员引导下逐一分析哪些信息“能说”、哪些信息“要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不能随便告诉游戏里认识的‘朋友’”“快递单上的地址要撕下来再扔掉”,队员们结合生活场景的提醒,让孩子们深刻理解“保护信息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课后,通过判断题抢答、案例分析、实物辨识等形式,检验孩子们对非法出版物特征(如粗糙印刷、错字连篇)、网络安全准则(如不随意下载不明软件)的掌握程度。“我知道了什么样的书可能是盗版的,不能买也不能看”,“上网看到奇怪的弹窗,我知道不能点,要马上关掉或者告诉老师”,不少同学这样分享他们的收获。
湖北大学“七色光”支教团的这次“扫黄打非”主题教育,将守护乡村儿童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理念,转化为一堂生动且实用的互动课。通过知识讲解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骆店镇中心小学孩子们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为他们营造更清朗、更安全的成长环境提供了切实的支持。(通讯员:潘文涛、余紫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