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10件5斤装的紫薯到中山,这一单149元。”10月29日,收到抖音上的一条紫薯订单,湖北广水市蔡河镇木搭桥村的杜帅,麻利地挑选品相好的紫薯打包发货。
34岁的杜帅拥有多重身份,农民、电商从业者、木搭桥村副主任。今年他引进外地紫薯,试种了40余亩。近期紫薯收获,一亩能收三四千斤,电商价格每斤3元左右,目前线上发货8000余斤,市场行情较好。
杜帅在田间收紫薯
“种紫薯,相较于种桃,技术含量较小。本地气候、土壤也适宜种植。”杜帅说,本计划紫薯种植成功后在全村推广,但今年雨水过多,产量不高,这让他担心。10月24日,他专程赶往随州农产品收购市场,了解紫薯行情,以计划来年工作。
2016年,他在外地从事电商6年后选择回乡创业,遭父亲反对,“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你回来能做什么?回来就是没出息!”
木搭桥村年轻人不多,老一辈都希望子女跳出“农门”。但杜帅的归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村里主导产业是胭脂红桃树种植,家家种,约有600亩。胭脂红鲜桃是广水特产,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以往多靠提篮子卖或等待外商上门收购,卖不出价,碰上鲜桃大量上市,还滞销。
回村当年,杜帅便成立广水市杜孙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他瞄准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通过发视频、现场直播等方式销售,让原本卖1元/斤都滞销的的桃子,卖到3元/斤,不仅让村民不愁销路,收入也翻了好几倍。
合作社开展桃农技术培训
村民信任他,2018年推选他为木搭桥村副主任。妻子也当起村委会“编外人员”,为他的工作加油助力。
在杜帅的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开始在线上销售鲜桃。刚开始打包发货都不会,他录制小视频、现场示范传授。如今村民都是接单、选品、打包、发货的行家里手。
“近几年通过合作社帮忙网上销售桃子,我每年可挣2万多元。”64岁的贫困户杜志兵种了300多棵桃树,妻子身患大病,治疗耗尽家中积蓄,3个女儿也陆续出嫁,生活一度陷入困境。2013年被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户。现在有了帮扶政策,生活逐渐好转。
“今年雨水过多导致桃子口感不如往年,桃子水分太足,在运输过程中容易腐烂。受疫情影响,线下果品销售也不顺畅。”杜帅说,有天早上天没亮,就有十几个果农到他家焦虑地说:“今年不好搞,你帮忙想想办法。”
杜帅还是决定收购,“如果我不收,他们更难卖出去,一年辛苦打水漂了。”他以超出市场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鲜桃。附近村的果农看到他出价高,也纷纷将桃子送到他这儿来。“顾客很理解,收到桃子后,即使烂了一些,也没要我们赔。但只要和我说了的,我们都赔。”杜帅说,前期收购的2批桃子都亏了,不算人工成本,亏损约5000元。“桃子不能长时间存放,只能通过扩大销售渠道来弥补损失。”线上通过抖音、头条、朋友圈等平台广泛发布售桃信息,联系本地网红直播;线下联系批发市场、单位工会等进行销售,后来通过社会扶贫网,以及社会各界支持,前期的亏损总算补了回来。
杜帅介绍,今年通过消费扶贫,合作社共帮助34名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1856元。据了解,该村除了去年新增一户因病致贫的家庭外,全村72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作者:刘刚 张婷 高教荣)
责任编辑:王译萱
审 核: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