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广水市一场特殊的述职评议会召开,这是该市围绕“勇担当、善作为、保目标”主题,聚焦脱贫攻坚,以评议团现场打分的方式,为述职的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武胜关镇等9个单位开展业绩评判,倒逼脱贫攻坚“三落实”。这也是该市市委书记黄继军着眼于提高脱贫攻坚成色,发起“六大行动”(贫困人口大排查行动,扶贫政策大落实行动,产业发展大提升行动,人居环境大改善行动,宣传氛围大营造行动,非贫困村大投入行动)的重头戏之一。广水市亮出了一份成色较足的成绩单。
战疫战贫,两个战场齐发力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广水市造成极大损失和影响。该市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疫情防控一丝也不能放松,脱贫攻坚一天也不能耽搁” 的工作要求,坚持一手抓战疫,一手抓战贫,力促双胜利。
该市每日统计滞销农产品底数,组织20多家保供市场主体对接各产业基地和贫困户,上门定点采购,重点优先采购;积极联系在美团开辟专栏,促进网络销售;大力促进农超对接、农电(商)对接、产销对接,促进滞销农产品第一时间从农田到超市、到网络、到市民菜篮子和餐桌;驻村工作队各显神通,帮扶消费、抖音微信营销如火如荼,副市长江华走进直播间,为广水农产品代言营销。疫情期间,共帮助贫困户、扶贫产业基地销售鸡7万余只,鸡蛋60余万枚,鸭2万余只,鸭蛋50余万枚,荸荠10万余斤,蒜薹50万斤以上。
“我们积极争取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捐物支持广水救灾,对确诊新冠肺炎的18名贫困户给予经济救助,同时,积极协调民政等部门,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及孤儿,给予生活及物资救助,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市教育局联合团市委、移动公司,给全市475名贫困学生赠送了平板电脑,并由学校教师不定期上门辅导、指导学习。”该市扶贫办主任李青山说。
产业就业,双管齐下稳大局
5月26日,总投资8.8亿元的全省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在该市十里办事处启动运行。空中风电,山坡光电,水上还有渔光互补发电,上山下乡,追风逐日,产业融合,这是该市利用“风光无限”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扶贫的生动注脚。“只要有光就能坐着赚,只要有风(风机)转一圈就能发一度电,村集体增收入,贫困户分红利,财政得税收”,吴店镇副镇长杨东涛喜滋滋地说。截止目前,该市仅344座光伏电站累计收益8122.5万元。
“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防止同质化,关键要舞活产业链,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可能的风险因素。”为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在规划上,该市大浪淘沙,筛选优化,着力培植适合本土地理环境的24类成熟产业,同时坚持“长短结合”,短期产业致力解决贫困户当年脱贫问题,长效产业着眼于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减贫带贫;在技术上,选派63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示范;在示范带动上,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先富带后富,抱团求发展;在资金投入上,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资金3800万元,小额扶贫贷达到 3394.28万元;在稳定增收上,构建了“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基地+保险+贫困户”多层次利益连接模式、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扶贫产业稳健发展。如今,广水胭脂红桃俏销四方,云雾米炙手可热,小龙虾漂洋过海,健康蛋(无铅皮蛋、鸭蛋、土鸡蛋) 线上爆红,香鸽飞进“北上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广水应时而动,抢抓“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市”及“全省淘宝直播村村播计划第一批试点县”机遇,建成覆盖全市电商网点382家,其中,51个贫困村中有31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网点44个,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店超400家,从业人员2200余人,更快更好促进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疫情影响之下,贫困户出现滞留在家无处就业的情况。对此,该市认真落实省防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优惠政策15条,组织“点对点”输出就业2.4万人以上;把就业招聘会开到村湾,把扶贫(就业)车间开到贫困户家门,促进就近就地转岗就业,吸纳贫困户稳定就业;加大贫困户免费技能培训力度,巾帼月嫂培训学校成为全市技能就业的一张名片;统筹光伏发电收益资金,市级层面安排200个左右公益性岗位,各村确保开发10个以上,托底安置剩余未脱贫户,以及受疫情影响监测户、边缘户等就业特殊困难群体。
同时,该市综合运用小额创业贴息贷款、小额扶贫贷、产业奖补等,鼓励在外务工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发展小加工、小商铺、小餐馆(农家乐)、小基地(种养殖)等创业促就业;借助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产业链上创业就业脱贫增收;鼓励村集体流转土地,通过托管、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支持贫困户低成本发展种养业创业增收。截止目前,全市2020年项目库共纳入项目570个,涵盖产业发展、小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就业扶贫等类别,已开工项目549个。
脱贫巩固,三类对象有保障
剩余未脱贫户大都分布在非贫困村,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最难啃的硬骨头。该市采取“一对一”重点包保的方式,“每户明确一名帮扶人,组建一个工作专班,每月开展一次走访”,确保8月底剩余人口全部脱贫。
对已脱贫户,该市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保持政策连贯性,稳定贫困户信心。对受疫情影响的脱贫不稳定户,持续紧盯,密切监测,加大产业奖补力度,促进恢复生产;加强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
对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根据其致贫因素,精准实施大病救助,履行签约服务、免费健康体检,慢病门诊报销扩大到20种以上;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城乡低保提标,较好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享尽享”,有效防止致贫风险。
为准确摸清贫困人口“三保障”情况,全市开展拉网式全面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实施全面清零销号大会战,确保6月底前全部结零。认真筹备全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对前期清理排查出的问题逐一分类化解,抓好各级干部、驻村干部和引导员培训,加强与贫困户感情沟通,做好普查方案修订完善及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确保普查高质高效圆满完成。
履责明责,四力汇聚强根基
汇聚主责合力。市“四大家”领导继续深化“一驻六挂”,强化驻镇包村督导,“十大专班”合力攻坚,“五级书记”身体力行,7400多名驻村帮扶干部发挥主力军作用,实现353个村帮扶全覆盖,构建了责任网,压实了责任链。市委书记黄继军在推出“五心工作法”创新举措之后,今年又创新推出“六大行动”举措,进一步传导脱贫压力,压实攻坚责任。
汇聚同心合力。市人大深入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市政协扎实开展“三进三联”活动,合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基础夯实,作风务实。
汇聚行业合力。各职能部门扎实开展行业扶贫,筑牢“三保障”网底;驻广部队练兵成锋刃,帮扶鱼水情,主动对接土门村、熊冲村等村打好脱贫攻坚决胜之仗。工青妇等组织联合开展“七彩童年”“希望家园”“双结双促”等活动,温暖了贫困群体、特殊群体;17个社会组织开展扶贫项目20余个,投入资金60余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700余人。
汇聚社会合力。用好社会扶贫网平台,累计注册爱心人士29793人、贫困户30667人,管理员598人,贫困户累计发布物资需求46830项,资金需求371项,累计对接成功45644项,对接成功率达到96.7%。持续推进“三乡”工程,引导700多名在外广水能人回乡创业,助力扶贫,全市40多家回归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元,带动创业、发家致富3000多人。
通 讯 员:高教荣
责任编辑:王译萱
审 核: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