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凝聚扶贫路 ——记广水市审计局扶贫干部杨保明

06-09 17:05  

他踏遍了石桥村山山水水,走遍了石桥村角角落落,他扎根乡土,脚印农家,用汗水浇灌扶贫之花,用智慧点燃脱贫火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赞歌,他就是广水市审计局分管扶贫工作的工会主席杨保明。

拼尽全力夯基础

时间年轮上溯到2017年6月26日这天,广水市审计局工会主席杨保明根据局党组安排负责重点贫困村——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石桥村扶贫任务后,他闻令即动,冒着沥沥细雨,深入石桥村走访贫困户,座谈老党员,询问村干部,问计种养殖大户,了解村情民意。通过前期走访掌握的情况,理清思路后,他决心从夯实基础入手,向贫困宣战。石桥村“山不成脉,水不成系,十年九旱” 自然资源馈乏,集体经济“空壳”,发展后劲乏力。他难中寻机,利用人脉,四处求援,多方协调,首次争取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落地石桥村。该项目年发电20万度,村集体年收入18万元,一举攻克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硬核。要想富,先修路。杨保明又多方求助160万元资金,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村内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新建王家庙、大堰角两座大桥,打通全村交通断点,贯通了通往集镇大邦和云台的交通,形成四通八达交通格局,彻底告别了学生上学难、村民出行难、农副产品外运难的历史。他积极向电力局争取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全村新架设变压器6台,实现了全村电网改造全覆盖,甩掉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杨保明还多方争取项目资金120万元,用于饮水改造,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3千米,对接西线饮水工程,让老百姓吃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整治硬化塘堰20口,新增蓄水3万方,提升了全村抗旱保丰收的能力。他与村干部一起引领群众灭荒3千亩,打造绿色村庄,发展绿色经济。基础牢靠,后劲迸发,杨保明又擂响了产业扶贫的战鼓。

扬我优势觅出路

脱贫要稳定,产业作支撑。石桥村耕地面积广阔,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创业,大面积农田无力耕作,抛荒随处可见,正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之机,杨保明看清现状后,决心依托资源禀赋,做活产业文章。他仔细筛选本村在外致富优秀能人,三顾茅芦,请他们回乡创业,帮带贫困户,致富众乡亲。他引进致富能人王攀,投资110万元,流转土地280亩,种植太空莲藕,养殖小龙虾,带动26个贫困户22个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入1800元。引导协调致富能人代立荣投资50万元,养鸡10000只,吸纳贫困户6户6名劳动力打工,人均年增收1800元。鼓励有创业意愿的青年能人胡运投资40万元,流转土地110亩,带动15个贫困户参与务工,户均年增收入2000元。引进兄弟服装厂老板代立宏回乡流转土地150亩,种植太空莲藕养殖小龙虾,带动10个贫困户就业,户均年增收入2000元。村里4处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吸收80个贫困户参与管护和分红,人均增收600多元。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激发了贫困户要幸福,就要奋斗的内在动能,弱化了“等、靠、要”老观念,如今石桥村贫困户人人有事干,感恩奋进,步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集中火力攻“堡垒”

疾风知劲草。在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时机,杨保明不畏困难与挑战,带领局帮扶干部对所有贫困户年收入、政策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饮水及档案信息进行精准盘点核实,深挖细找弱项短板,做实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硬功。聚焦未脱贫户,对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人均年享受救助金3600元。在公益性岗位上向未脱贫困户倾钭,促进未脱贫户稳就业、稳收入,人均年增收入3000元。在产业扶持资金上按政策给予优先安排,鼓励未脱贫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在房屋改造方面按政策全部落实易地搬迁,彻底改善居住环境,确保未脱贫户如期高质量脱贫。天有不测风云,已稳定脱贫的周传友,去年在一次务工进行房屋整修时不慎摔伤腰椎,其妻患有精神病,两个小孩念中学,无疑降低了其脱贫质效。杨保明时刻关注,牵挂不下,他协调团市委在“携手抗疫,共渡难关”行动中对周传友进行帮扶5000元,向民政局争取大病救助资金5000元,按政策将其全家纳入低保范畴,实行高标准救助,村委会对其给予暂无劳动能力救助11000元,主动协调市教育局免除两个孩子在校住宿费、生活费。一户有难,多方支援,帮助渡过难关,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不落一人,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扶贫三载,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足迹。杨保明以审计人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奉献奏出了时代最强音。他仰望星空,凝视明月,又在深思如何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


通讯员:伍俊俊 吕忠仙

责任编辑:王译萱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