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提案追踪】绿色转型 向“新”而行

11-10 16:33  

【编前】一家传统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印证着一份政协提案的切实分量。请看广水市如何将《关于推动冶金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以金融“活水”与政策加持,助力支柱产业向“绿”而行、向“新”而生。

车间里,机器轰鸣,火红的钢坯在生产线上不断延伸;控制室内,数据闪烁,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掌控每一道工序。在广水市杨寨工业园的华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这个曾经的高能耗、高排放传统钢铁企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智能变革。它的转型之路,不仅是广水冶金循环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也折射出市政府对政协委员提案的高度重视与扎实办理。

作为广水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冶金循环产业被纳入“2542”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然而,和许多传统产业一样,它也面临资金短缺、政策支持不足、要素保障薄弱等发展瓶颈。在今年初的广水市两会上,市政协经济活动组提交了《关于推动冶金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精准指出了产业转型中的堵点与难点。

这一提案迅速得到了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广水市科技经信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将提案办理与日常服务紧密结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针对企业反映最集中的资金难题,广水市打出了一套有力的“组合拳”:一方面深化与随州市金控集团合作,加快打造政府性金融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华鑫冶金、东日钢铁等企业授信2000万元,发放贷款2300万元。

华鑫冶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新愉:我们正在实施的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2.7亿元,优特钢生产线升级也投入了6亿元。这样大规模的投资,仅靠企业自身难以承担。关键时刻,政府的精准帮扶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与此同时,广水市在政策层面持续加码。今年6月,《广水市支持工业和商贸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2027)》正式出台,围绕产能提升、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为确保新老政策平稳过渡,广水市还专门制定了空窗期奖励方案,向相关企业拨付奖励资金近3000万元,创历年新高。

华鑫冶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黄新愉:新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业转型的决心,也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特别是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条款,与我们当前的努力方向高度契合。

产业集聚发展离不开优质平台和完善的要素保障。杨寨工业园区作为省级承接低碳冶金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广水市创投公司副总经理 张瑜:在提案办理的过程中,我们聚焦要素保障,持续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铁路货场改造已经基本完成,铁路涵洞建设的施工单位也已经进场,公司正在全力筹集资金,保障工程进度。

在各方力量的协同推动下,广水市冶金循环产业正悄然发生质变。华鑫冶金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研发的弹簧钢、模具钢等高端特钢产品即将投产;东日钢铁的热轧带肋钢筋获批国家级绿色产品;新煌循环资源、昱通铜业、鑫腾环保等企业在再生金属领域的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循环经济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编后】从传统制造到绿色智造,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精尖”迈进,广水市冶金循环产业实现了一次关键的跨越。从提案建议的落地生根,到务实举措的协同发力,见证了政企同心攻坚的坚实足迹,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产业动能。



融媒体记者:郑伟 曾艳

责编:王译萱

审核:陈松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