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广水市杨寨镇新煌循环经济产业园旁的铁路涵洞施工现场,钢筋绑扎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头戴安全帽的人大代表与施工人员围着图纸反复比对,这座即将于2026年5月竣工的新涵洞,正悄然改写园区货运的困局。
“过去送货像闯关,3.7米高的老涵洞使得重卡绕路30公里,每辆车一趟要多出40元运费。”新煌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曾困扰园区企业的交通痛点。作为“炼钢-轧钢-再生资源利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杨寨工业园此前因路网瓶颈,制约着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
民有所呼,代表有应,铁路涵洞改造成为攻坚硬仗。杨寨镇人大代表们随专班多次奔赴武汉与铁路部门磋商,将原设计方案反复优化:在老涵洞旁新建净高4.5米、宽10米的新涵,并创新性取消影响转弯的边墙,增设左转专用道,彻底消除视觉盲区隐患。“现场办公会开在工地上,问题解决在施工前。”参与督办的人大代表杨久林说。
“路网通了,信心足了!”站在即将贯通的涵洞旁,新煌公司负责人算起新账:明年投用后,企业年运输成本将大大减少。与此同时,代表推动的黄杨线、京猫线等多条道路升级工程,既解决了沿线村庄“雨天一身泥”的民生难题,更构建起“硬交通+软服务”的招商优势。这抹生动图景,正是杨寨镇人大代表以一次次调研、一条条建议,书写在产业振兴答卷上的民生温度。(通讯员:徐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