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坚持“三个强化”夯实纪检监察“基层堡垒”

09-05 09:59  

清晨,广水市应山街道纪工委书记正与同事研讨一份新收到的信访件,桌上摞着厚厚的案卷,墙上悬挂的工作流程图清晰醒目。“自从市纪委监委里推动‘室组地’联动以后,我们办案效率明显提高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也能更快得到回应。”小李说道。

这样的工作场景,正是广水市纪委监委以“三个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镇级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市通过强化队伍建设、能力培养和协作联动,逐步构建起系统高效、协同有力的基层监督体系,真正让镇(街道)纪(工)委成为群众身边的“纪律堡垒”。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组织根基

“镇级纪检干部不能‘弱、散、虚’,必须选优配强、动态管理、持续赋能。”广水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破解基层纪检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优等难题,市纪委监委建立空编动态预警机制,推动各镇(街道)及时补充纪检骨干力量。至目前,全市镇级纪检监察干部空编率持续控制在3%以下,队伍平均年龄35岁,全日制大学以上学历占比84%,审计、法律、会计等专业人才比例达75%,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的基层纪检“铁军”正在形成。

不仅如此,该市纪委每季度深入一线调研,重点了解镇级纪检干部专职专岗、办公保障、履职实效等情况,及时向镇(街道)党(工)委反馈并争取支持。今年以来,已有13名镇级纪委书记得到提拔重用,2名优秀干部被选调进入委机关,队伍活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履职效能

“之前对财务类问题线索把握不准,通过参加‘青训班’培训和跟案实训,现在处理起来更有底气了。”刚从市纪委跟班学习回来的蔡河镇纪检干部小叶感慨道。

针对镇办纪检干部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广水市纪委监委构建“1+7+N”学习体系,将镇级纪检监察干部全部纳入机关7个支部同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打造“全员培训”“四讲课堂”“青训班”三大平台,围绕信访办理、线索研判、审查谈话、案件审理等核心业务,“精准滴灌”开展授课26场,推动干部从“新手”变“能手”。

实践锻炼是最有效的培养。市纪委分批组织镇级纪检监察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跟案实训,履职效能实现质的飞跃。今年镇办自办案件数同比增长47.2%,平均办案时长缩短30%,审理周期压缩50%,3人入选省级审查调查“骨干型”人才库。

强化协作联动,凝聚监督合力

“多亏了片区协作机制,这个涉及三地的复杂案件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查清。”近日,在广水市协作区联动推进会上,办案组组长如是说。

为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力量散、攻坚弱等问题,市纪委监委全面推行“室组地”联动监督和联合办案机制,将全市18个镇(街道)划分为4个协作区,由市纪委常委牵头,纪检监察室+派出纪检监察组+镇级纪委协同作战,通过专项监督、交叉检查、片区合作等方式有效整合监督资源。

在这一机制推动下,今年全市纪检监察机构在民生领域共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406个,挽回经济损失1965万元,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97个,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督促整改问题1183个,清退返还惠民资金274万元。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基层监督实起来、强起来,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夯实镇级纪检监察工作基础,真正让‘微权力’受到约束、让群众感到满意。”广水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彦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