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豫交界的武胜关镇,素有“中原名关、鄂北重镇”之称。近年来,该镇抢抓发展机遇,锚定“工业强镇、特色兴镇”战略定位,以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为抓手,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期聚焦武胜关镇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城镇品质,在冲刺“百强镇”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 张亮平
问:作为湖北省东北部“口子镇”,又是广水市工业经济主镇办,近年来,武胜关镇围绕“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目标,以建设东部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总牵引,全面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广水“再进位、冲百强、创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请您谈一下具体情况?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 张亮平:
武胜关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素有“中原名关、鄂北重镇”之称。近年来,武胜关镇围绕“工业强镇、特色兴镇”战略,以建设东部片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为总牵引,攻坚克难,奋发作为,2024年首次入选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排名第65位。
一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我们致力发挥工业经济主镇办作用,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统筹推进风机制造、塑胶制品等支柱产业技改升级、培育壮大,目前全镇拥有双剑风机、大洋塑胶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曼利服饰等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以风机制造、塑胶制品、电子电器、服装加工、新型材料和新能源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
二是乡村振兴不断巩固。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国“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村镇,整合利用涉农资金,紧抓茶叶、油茶两大特色农业,完成“三茶”产业园13公里循环产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新茶5000余亩;以青山油茶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组,打造万亩油茶种植基地;桃源村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质量评审,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三是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历时三年完成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的老旧片区改造,对背街小巷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城区供水主管网有序推进,镇城市规划区内所有道路均实现亮化、黑化、绿化,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问:围绕“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目标,武胜关镇在抓落实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 张亮平:
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不松劲,坚持技改升级和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坚持“三量并举”提能增效,以工业产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质培优扩存量。不断加大“四上”企业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常藤新能源、楚升包装、玖峰等3家工业企业进规,桂坤食悦、鑫志恒、行云山旅等3家商贸企业进限,持续提升发展的能级、速度和质效。
二是攻坚发力谋增量。聚焦工业升级、项目提速、环境优化“三个攻坚”,重点推进军升包装、浩源塑胶、曼利服饰、楚升包装二期、双剑风机等数字化转型升级扩产见效。始终紧抓农业特色不放松,做好产量、品质、品牌融合发展文章,力争在开发红茶领域方面求突破,2025年在“三茶”产业园原有种植面积基础上再种新茶1000亩,持续壮大产业规模。
三是精准招商挖潜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区域优势及资源禀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充分发挥塑胶制品产业链优势引进众吉纯净水生产项目;立足地域优势引进高温熔盐独立共享电网调峰+氧化合金电池储能电站项目。
问:省委将2025年确定为“干部素质提升年”,武胜关镇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干部素质能力是关键,请问武胜关镇是如何通过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武胜关镇党委书记 张亮平:
今年以来,武胜关镇将“干部素质提升年”作为对标争先建支点、提升发展能级的具体行动,以“强素质、转作风、促发展”为总体目标,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以能力建设为目标,提能增智夯基础。建立“党委中心组领学、支部主题党日研学、干部个人自学”三级联学模式。搭建“干部上讲台”载体,组织业务骨干、年轻干部登台授课、交流分享,以讲促学、以学促干,推动党性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以实践锻炼为路径,靶向施教育精兵。坚持聚焦服务支点建设,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研讨、战略规划大学习、项目建设大比武,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引导广大干部在开展乡镇“五大活动”,服务支点建设中勇担重任、冲锋在前,推动各项工作提质争先。
三是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刀刃向内强作风。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聚焦干部作风问题,开展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同步完善镇机关、村(社区)各项工作管理办法,将干部工作实绩与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挂钩,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效果评估”闭环管理。
融媒体记者:李君诚 吴思雨
责编:王译萱
审核:刘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