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马坪:一线炼精兵 古镇焕新颜

11-18 11:26  

古渡口焕发新生,佛手岛惊艳蝶变,月光茶楼里茶香四溢……11月中旬,行走在广水市马坪镇“一号公路”沿线,一幅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这条串联起古渡、驿站、民宿和茶楼的乡村旅游公路,如今不仅是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更成为了马坪镇砥砺干部、淬炼精兵的“一线练兵场”。自“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马坪镇紧紧围绕农文旅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创新“项目在实践中推进、干部在实战中成长”的工作机制,将干部队伍投入到“一号公路”建设、美食品牌打造、重大活动筹办等主战场,实现了干部素质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以项目为炉 在实战一线淬炼“宽肩铁臂”

马坪镇将“一号公路”这条全镇发展的生命线,开辟为锤炼干部队伍能力作风的“主战场”,让干部在一线挑重担、啃硬骨,经风雨、壮筋骨。

创新工作方法,让干部“全程参与”重点项目建设。从古渡口的历史风貌恢复,到佛手岛婚纱旅拍基地的无中生有;从月光茶楼的精心设计,到水上救援中心的规范建设,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活跃着干部们的身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做通群众工作;奔波于设计单位与施工现场之间,反复协调优化方案;全程跟进项目进度,及时破解建设过程中的难题。这种沉浸式的历练,让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抓落实的本领得到了质的飞跃。

跳出马坪看马坪。镇里先后组织骨干干部前往浙江安吉、河南信阳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看一看别人的发展成就、听一听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一学别人的创新思维、比一比自身的差距不足,一场场“头脑风暴”开阔了干部的视野格局,激发了谋求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视野宽了,服务企业的作为也更实了。镇里迅速成立招商小分队和帮办服务专班,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为广金桦公司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务。干部们抓经济、谋发展的硬核能力在服务企业的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以品牌为媒 在融合发展中锻造“行家里手”

如果说“一号公路”的建设是为马坪镇的发展搭起了“骨架”,那么特色品牌的精心打造,则是为这座农文旅小镇注入了独特的“灵魂”。马坪镇引导干部们从单纯的项目建设者,向着复合型的品牌运营者转变,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化能力。

“詹王故里·广水厨嫂”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是马坪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何将其擦得更亮、传得更广?干部们积极投身品牌建设,从培育3家美食示范店入手,手把手指导商家提升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他们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成功推动名不见经传的柏林豆腐作坊升级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这一过程中,干部们对品牌策划、产业升级的理解和驾驭能力显著增强。

重大活动是检验干部综合能力的“试金石”。从全国房车露营集结赛的落地,到“四季村晚”的精彩呈现,马坪镇将这些高规格、高关注度的活动,作为锤炼干部队伍的绝佳平台。从前期的活动策划、宣传预热,到中期的组织协调、后勤保障,再到后期的复盘总结,干部们在一次次大仗、硬仗中,全方位锻炼了统筹兼顾、应急处突的本领。他们还将治理智慧融入日常,创新推广“茶园议事会”、深化“清洁家园”行动、常态化开展防溺水与反电诈宣传,在服务群众的细微处,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与温度。

以机制为帆 在精准滴灌中护航“青蓝成长”

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队伍。面对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的特点,马坪镇建立了一套“精准滴灌”式的培养体系和一套激发干部活力的保障机制,为干部成长成才营造了最优环境。

为加速年轻干部成长,镇里精心建立了“青蓝结对”导师帮带机制。一批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与年轻干部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在谋划思路、语言表达、实际操作等层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有效缩短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周期。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为年轻干部搭建了思想碰撞、交流互鉴的平台,大家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开拓了视野,提升了业务能力。

为确保队伍始终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马坪镇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实绩公示和干部“四诺”机制,鲜明树立起“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将干部在项目建设、品牌打造、重大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让担当作为者有舞台、有激励,有力激发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

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马坪镇的干部队伍正以全新的思想认识、过硬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澎湃的队伍活力,为这座农文旅特色小镇的崛起,提供最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最强劲的发展动能。

(通讯员高晓涵、张坤、李俊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