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路有名 乡有魂——广水市“乡村著名行动”为乡村振兴赋名铸魂

11-17 11:09  

“现在村口的路都有了名字,扫扫路牌上的二维码,还能知道这条路的来历,外地游客找过来太方便了!”长岭镇联合村村民望着崭新的“仙桃路”标识牌,难掩笑意的说道。自2023年11月启动“乡村著名行动”以来,广水市以道路命名为切口,让乡间小路承载文化记忆,为乡村振兴铺就“知名之路”。

一名一故事,地名里藏着乡愁根脉

“和平路”连接着洪桥村的过往与当下——这条南起柏林村、北止龟山村的沥青路,因村庄合并前的“和平村”得名,见证着两村融合的温情;“仙桃路”蜿蜒通向960亩桃园种植基地,既标注着产业坐标,也寄托着村民的增收期盼;“柯柏路”“李罗路”等以塆落命名的道路,用最质朴的方式串联起村民的生活轨迹。

一牌一枢纽,智慧赋能乡村新活力

如今,广水市已在试点村设置54块智慧标志牌,26块路牌与28块塆牌不仅标注方向,更嵌入“数字基因”——扫码即可获取路名由来、村塆历史的语音解读,还能链接周边景点、美食推荐,让“有名之路”变身“引流之路”。

长岭镇“渔火露营路”的命名,正是产业与地名联动的生动实践。这条4800米长的道路直通渔火露营基地,标准化命名后成为导航热点,带动周边民宿、采摘园客流量增长三成。数据显示,试点村地名信息已全部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有名有标”让乡村物流、乡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彻底畅通。

一点带一面,地名文化绘就振兴图景

从“有地无名”到“有名有魂”,道路命名正在重塑广水乡村的辨识度。两个试点村13条乡村道路的命名皆源于民意与历史的共鸣。从命名申报表到最终定名,每一条路名都经过村民代表讨论、部门审核、专家论证的多重考量,既尊重“原和平村”这样的历史记忆,又契合“渔火露营”等新产业定位,让地名成为鲜活的“乡村名片”。

2025年8月,广水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道路命名工作的提示》,截至2025年11月,广水市在全域已收集需命名道路2000余条,更多自然村、产业路的命名工作正稳步推进。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乡村著名行动”,让每一条道路都承载文化记忆,每一块路牌都成为振兴路标,让地名真正成为连接乡愁与发展的纽带,推动地名文化与红色资源、非遗传承、特色农业深度融合。(通讯员:周思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