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广水市始终坚持以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导向,积极打造“悦·广水”品牌,推动执法理念从“管理型” 向“服务型”转变。10月23日,广水市营商办联合市司法局牵头组织应急、人社、住建、科技经信、环保、消防等多部门组建服务团队,深入杨寨镇部分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通过“面对面问需、点对点把脉、心贴心解难”三维发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市场主体壮大做强注入法治动能。


企业“怎么想”、问题“卡在哪”、后续“怎么办”?在广水市华鑫冶金公司生产车间,由多部门业务骨干和执法人员组成的“法治体检” 服务团队,正分为两个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需求开展 “全流程问诊”。



市应急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仔细排查车间内特种设备运行记录、安全防护设施配备情况,针对设备维护台账不完整的问题,现场指导企业完善点检记录,落实“日巡查、周检修、月复盘”制度;对钢渣临时堆放、运输车辆停放等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给出“划定专属停靠区域+错峰装卸货”的合理方案。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执法人员认真检查车间消防通道畅通情况、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消防设施器材是否配备齐全,电气线路敷设是否规范,并提出意见建议,切实把执法“刚性”转化为服务“柔性”。
“以前总担心执法部门上门就是‘挑毛病、开罚单’,这次‘体检’完全不一样。”华鑫冶金公司相关负责人拿着刚整理好的“法治体检报告”感慨道,“这次多部门联合‘体检’,相当于给企业装了‘法律安全锁’,这种‘上门送服务’的方式,让我们经营更安心。”

此次“法治体检”打破了以往单一部门执法的模式,采用“多部门联合+精准化服务”的方式,聚焦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市生态环境分局则重点检查企业废气排放监测数据,结合环保政策,为企业制定“节能降排优化方案”。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一边仔细查阅企业劳动合同档案,一边与企业管理层、职工代表展开座谈,了解劳务用工、合同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发放《企业用工服务手册》《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资料,梳理员工社保缴纳、劳动合同签订等,帮助企业规范合同范本。

“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能进到哪里。”广水市人社局党组成员陈晓忠说道,“我们一是精准摸排需求,针对企业关注的劳动关系纠纷、社保政策解读、工伤预防等事项设计服务清单,开展服务工作。二是精准配置力量,确保问题查找精准政策解读到位,整改建议合理。三是精准融合执法与服务,始终坚持不为执法而执法,而是边服务边协助企业解决问题。”
其间,服务团队还为每家“体检”企业出具“法治体检报告”,详细列出风险点、整改时限及帮扶措施,并采取跟踪指导的方式,帮助企业将问题整改到位。

“我们放下执法记录仪,拿起服务手册,化身政策宣传员、环保辅导员、问题协调员,主动上门解难题,现场指导减负担,用‘志愿红’守护‘生态绿’,助企轻装上阵。优化营商环境,我们用行动说话。”随州市生态环境局广水分局科员赖宝玲说道。

截至目前,此次联合“法治体检”覆盖新煌公司、昱通铜业等8家重点企业,累计提出建议20余条,协助社保补缴指导、科技创新补贴申报等事项。

“以前总觉得执法部门是‘管理者’,这次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服务者’的温度。这种柔性执法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给了企业足够多的发展空间。”广水新煌循环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斌说道,“本次由广水市营商办和市司法局牵头组织的多部门联合志愿助企法治行活动,是广水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企业的发展,他们到我们企业来,对我们企业的生产、安全、消防等方面,给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为我们企业后续助力广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 “执法者” 到 “服务者” 的角色转变,从 “单一检查” 到 “联合服务” 的模式创新,这场覆盖多部门的 “法治体检”,不仅为企业排除了法律隐患,更让法治化营商环境的 “暖流” 浸润到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为市场主体注入了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过去执法更多是强调‘查问题、促整改’,现在我们主动把政策送上门、把服务做到位,注重倾听企业需求,以‘全链条问诊、多维度解’,就是要让企业感受到执法的温度。”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
下一步,市营商办、市司法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法治体检”长效机制,定期开展 “回头看”,持续跟踪企业问题整改情况,同时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服务内容,推动“被动监管”向“主动服务” 转变,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融媒体记者:周苗 杨辉
责编:周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