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广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举办楹联讲座,学会会长阙东明以《怎样撰写风景名胜楹联》和《风景名胜楹联赏析》为题,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理论讲解和难得的艺术享受。


《怎样撰写风景名胜楹联》讲座从写景、抒情、言志、说理、咏史、启智六个方面,系统阐述撰写风景名胜楹联的要点与方法。
写景是楹联创作的基础,要求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文字表现力。优秀的写景楹联不仅能准确描绘景观特征,更能捕捉其独特的神韵和气韵。创作时应当深入实地考察,在不同时节、不同天气条件下反复观察,把握景观最动人的瞬间。写作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描写,营造立体化的艺术效果。选词必须精准凝练,既要避免过于浅露直白,又要防止晦涩难懂,要在通俗与典雅之间找到平衡点。撰写风景名胜楹联既要有具体物象的描绘,又要留有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景观的独特之处,避免泛泛而谈,通过个性化的描写使楹联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抒情是楹联创作的灵魂所在,要求作者将个人情感自然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成功的抒情楹联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创作时首先要对景观产生真挚的情感共鸣,避免因文造情、无病呻吟。情感表达要含蓄蕴藉,通过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来间接传达情绪,避免浅露直白的抒情方式。可以运用移情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特征,使山水草木都成为情感的载体。情感类型应当与景观特质相契合:面对壮丽山河,可抒发豪迈之情,置身幽静园林,宜表达闲适之意,凭吊历史遗迹,则适合寄托怀古幽思。同时要注意情感的普遍性和感染力,使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观赏者都能产生共鸣,避免过于个人化的情绪宣泄。
言志是楹联创作的思想升华,体现了作者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优秀的言志楹联能够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作者的胸襟气度和精神境界。创作时要选择与志向相契合的景物特征:以高山喻志存高远,以流水比智慧通达,以松竹梅象征坚贞品格。言志贵在自然贴切,避免生硬说教,要让志向从景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可以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将个人抱负与自然物象巧妙结合,达到“托物言志”的艺术效果。言志要有高度也要有深度,既要体现崇高的理想追求,又要展现深刻的人生感悟。同时要注意时代精神的把握,将个人志向与民族精神、社会价值相结合,使楹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说理是楹联创作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优秀的说理楹联能够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揭露普遍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创作时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感悟人生真谛:观水可悟处世之道,看山能得做人之理,赏花可知生命之义。说理要自然含蓄,避免直白说教,要让道理从景物描写中自然生发出来。可以运用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通过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来阐释深刻哲理。说理要有新意和深度,既要传承传统智慧,又要体现时代思考,避免陈词滥调。最为重要的是要做到理趣兼备,将深刻道理与艺术趣味完美结合,使人们在审美享受中获得思想启迪。
咏史是楹联创作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作者的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优秀的咏史楹联能够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记忆巧妙结合,赋予景物以深厚的历史文化 内涵。创作时要深入研究景观的历史背景,挖掘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和文化传统。咏史贵在古今交融,既要准确反映历史真实,又要体现当代思考,让历史与现实产生对话。可以运用对比、用典等手法,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来展现时代变迁和文明传承。咏史要有深度和高度,不仅要叙述历史事实,更要揭示历史规律,展现历史智慧。同时要注意历史评价的客观性和辩证性,避免简单化的褒贬,要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启智是楹联创作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的深刻领悟和智慧关照。优秀的启智楹联能够超越具体物象,直达本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智慧的启迪。创作时要具备哲学思维和宗教情怀,能够从具体景物中领悟普遍真理。启智贵在言近旨远,要用平常语言表达深刻道理,避免故弄玄虚。可以运用悖论、禅机等手法,通过看似矛盾的语言揭示更高层次的真理。启智要有突破性和创造性,要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提供新的认知视角和人生智慧。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心灵解放,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方向的指引。
授课过程中,阙东明列举了大量著名风景名胜楹联实例和图片进行讲解,并引导大家赏析,使大家足不出户就能直观感受景点胜状,领略楹联文化精粹,揣摩写作方法,感悟传统人文思想,实在是难得的艺术享受。(通讯员闵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