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为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

08-18 16:24  

广水坐落于桐柏山与大别山交会处,森林覆盖率达39.31%,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广水现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994株,它们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生态价值的“绿色国宝”和独特的“绿色编年史”。然而,部分古树一度面临根系裸露、缺乏铭牌护栏、长势衰弱等困境。

面对这一挑战,广水市人民检察院以“应山·红”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探索“党建+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将检察监督的触角延伸至生态保护的最前沿,为古树名木的保护与新生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动能。

党建引领,组建专业化“护绿”团队。古树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跨部门协作和专业技术支撑。为破解以往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广水市检察院坚持党建引领,以机关第二支部党员干警为骨干,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团队通过党组带头学、支部跟进学、检察官联席会研讨学等多种形式,确保办案的政治方向和法律效果相统一。在“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等活动中,检察干警们将党建理论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把保护古树名木从单纯的司法行动,提升到服务长江、淮河分水岭流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

联动协作,凝聚跨部门保护合力。针对古树保护涉及林业、属地乡镇等多个部门的现实情况,广水市检察院以“党建互联”为纽带,积极打破行业壁垒,主动加强与相关行政单位党组织的沟通协作。通过支部联建,检察院内部的刑事检察、案件管理等部门实现了高效衔接,确保了古树保护相关公益诉讼线索的及时移送和处理。对外,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检察院与林业部门共同学习生态保护重要论述,在线索移送、协作调查、联动配合等方面达成了细化共识。

机制创新,激发社会治理新效能。广水市检察院探索并深化“党员+”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保护。推行“党员+特邀检察官助理”模式,从环保、林业、农业等执法一线的党员骨干中聘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借助专业知识协助检察官进行线索研判和调查取证。创新“党员+志愿者”深度融合模式,认真选拔“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自2023年以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已吸纳志愿者25人,提供的古树保护等有效线索达22条。随着工作的开展,广水市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许多曾经衰弱的古树重新焕发生机

(通讯员高晓涵、王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