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桑梓情深 共谋发展——校友专家共话家乡新未来(一)

08-17 20:57  

【编者按】桑梓情深,共谋发展。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时期,我市诚邀各界优秀校友重返故里,畅叙乡情、共话未来。这既是一次情系故土的深情相聚,也是一场智汇家乡的思想碰撞,更是一场推动人才、科技、资源与本土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盛会。下面的这五位优秀校友是这么说的:

为广水高质量发展

锚定升级方向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周道许:

通过实地考察,看到了广水的巨大变化,从应山大道、月光海到工业园区、乡村田野,这些变化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水人民的付出,对家乡巨变由衷点赞。

广水要推进“十五五”高质量发展,要从制造基地向产业地标转移,实施专精特新计划,发展产业链金融。要在武汉光谷设立科创基地,建立自己的产业研究院。要推进定制化人才引进计划,打造软环境核心优势。要从景点遍布迈向IP引爆,塑造“中华雄关·英雄之城”核心IP,实现文理跨界融合,引入专业化团队和数字化营销。要从农业大县迈向和美乡村,发展“接二连三”乡村产业,探索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并加快建设数字乡村以联通城乡资源。

我们将通过以上举措,凝聚各方力量,把握历史机遇,奋力将广水建设成为产业兴盛、创新活跃、人才集聚、文旅繁荣、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聚焦产业人才

夯实发展根基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友华:

感谢家乡搭建的平台和精心组织安排,三天活动情意绵绵、收获满满。广水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未来前景可期。广水的整体增加值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均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且布局的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与国家战略布局一致。

对于广水的发展,建议提前谋划人才问题,在布局产业时考虑吸引技能性人才,将专精特新产业做大形成产业聚集,以此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外流情况。

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广水能不断夯实产业与人才根基,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挖掘文化资源

提升城市软实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 魏建武:

此次返乡是学习之旅,了解到了广水工业、农业、文化等多方面自己之前不了解的情况,为家乡感到骄傲。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广水要通过系统挖掘、研究与传播聂华苓(世界文学)与杨涟(廉政文化)两大“唯一性巅峰”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广水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文化品牌,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

期待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能成为广水走向更广阔舞台的重要助力。

助力企业升级

激发发展动能

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万晓霞:

感谢“情系广水,共筑未来”校友回归活动,让自己感受到家乡的热诚和用心,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走访企业后,刷新了对家乡经济、文明、环境等方面发展的认知。

建议认真梳理广水现有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帮助其构建更好的生态链,带动周围企业发展;对梳理出的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帮助其对接外部优质科技人才和团队,关注国家相关政策以获取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家乡企业焕发更强活力,为广水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强化文化教育

凝聚乡土情怀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鹤:

自己认为对家乡的历史现状了解不够,感到惭愧,但也因家乡的发展而自豪。同时,也对广水市委、市政府积极联系在外游子、为家乡发展出力的做法感到欣慰,家乡的发展远超想象。

建议学校对学生加强乡土历史文化教育,中学可以设立相关选修课,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历史文化;高校老师可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家乡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相信通过文化教育的浸润和智力资源的反哺,能让更多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共同书写广水发展新篇章。



融媒体记者:毛貌

责编:王译萱

审核:岳爱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