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用艺术鉴赏点亮童心:湖北艺院学子在余店镇托管班的实践与思考

07-25 15:58  

暑假的余店镇,蝉鸣伴着孩子们的笑声飘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窗棂。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付锦同学,在这里作为爱心托管班的班主任,他深知美育的重要性,开设了一堂特别的艺术鉴赏课。选择这门课,不仅因为这是他的专业所长,更因为他深知:对乡镇的孩子们来说,美育不是奢侈品,而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它能教会孩子用温柔的眼光看世界,用丰富的心灵感受生活,这正是当下儿童成长最需要的“软实力”。

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让他深刻认识到:儿童时期的美育,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审美感知力。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早已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最终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所以在课堂上,他从不说“这件作品有多著名”,而是聚焦“这件作品能让你想起什么”。讲凡·高的《星月夜》时,他会告诉孩子们:“画家叔叔笔下的夜空在旋转、星星在跳动,就像咱们晚上躺在院子里看天空,觉得云朵在跑、星星在眨眼睛一样,充满了想象力呢。”播放《保卫黄河》的旋律时,他会引导他们:“听这节奏是不是像家乡的河水在奔腾?音乐家伯伯是想让大家感受这种一往无前的力量呢。”说这些话时,他总会想起专业课老师的话:“美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感受爱与温暖,比记住作者名字更重要。”

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艺术,他设计了很多贴合他们生活的互动。赏析齐白石的《虾》时,他带孩子们去观察院子里的小池塘,让他们发现“原来水里的虾和画里的一样可爱”;听《二泉映月》选段时,他让他们闭眼感受:“这琴声像不像雨天屋檐下的水滴?有一点点凉,但很干净。”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突然说:“老师,我觉得爷爷编竹筐的声音,和你放的笛子声一样好听。”那一刻,他欣慰地意识到:艺术鉴赏正在帮他发现身边被忽略的美——这正是乡镇孩子最需要的能力:不用去远方,也能在日常里找到诗意。

现在的孩子,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美育来“过滤”浮躁、滋养心灵。当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会用“这幅画的颜色像妈妈的围巾”“这段旋律像风吹过麦田”来表达感受,当他们开始留意路边野花的形状、天边云彩的变化甚至家人劳作时的声音,他知道,这些都是美育在发挥作用:它让孩子们拥有更细腻的情感,更丰富的表达,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在余店镇的托管班里践行这份理念,是他这个暑假最珍贵的收获。看着孩子们从“看不懂作品”到“能说出艺术里的故事”,从“不知道美是什么”到“觉得自己的小画笔、小歌声也能创造美”,他愈发确信:给乡镇孩子补上美育这一课,就是给他们的未来多一分温暖的底色。而他,会继续用专业所学,当好这颗“美育种子”的播撒者。

(通讯员 付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