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药早饭后吃,和水吞,别嚼。”
“今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有没有销售困难?”
……
7月4日,广水市长岭镇泉水村,刘建宏“按例”,在村里四处“闲逛”。
刘建宏是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勤科工作人员,两年前到泉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逢工作之余,刘建宏总爱在村里“闲逛”、拉着村民“闲聊”。他笑称,“‘闲逛’是我驻村的‘法宝’”。
30分钟暖心陪诊破除“看病难”
仲夏清晨,泉水村村民周家华早早就忙活开了。洗漱、做饭、打扫房屋,老人手脚麻利。
“吃了药后身体好多了,我现在能正常干活了,多亏了刘书记。”周家华说。
今年4月,刘建宏如往常一样,在村里“闲逛”。行至周家华家时,眼前一幕让他揪心不已:77岁的老人蜷缩在椅子里,桌上散落着几板已拆封的药丸。
周家华孩子都在外地、老伴也已去世,平时孤身一人生活。刘建宏上前询问得知,老人近来头晕得厉害,自己吃了一些药,却作用不大。想去大医院,可面对复杂的就医流程,老人识字不多、心存“畏惧”。
“走!我带你去看病。”
“出身”医疗系统,刘建宏对医院就诊流程了如指掌。挂号、找科室、协助检查……刘建宏全程陪诊,忙前忙后,成功帮助周家华解决了头晕问题。
在泉水村,常住人口200多人,几乎全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一个周家华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周家华们”呢?
刘建宏有了一个想法。他立马回到“娘家”广水市一医院,找到医院领导,“我想每年定期为村里进行一次带药义诊。”
“支持!”医院的回答铿锵有力。
“广水每年都有常规的下乡义诊活动,但村落众多,医疗队难以深入到某个具体村落。”刘建宏说,这次“带药义诊”不同以往,将专门针对泉水村及周边栗坡村等5个村落,为老人们在“家门口”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每周五的约定”让土货飞出山沟沟
“刘书记是我们的贴心人!”聊起村里来的“新书记”,村民刘祖英止不住话头。
今年刘建宏“闲逛”发现,刘祖英家桌上堆着近百个鸡蛋。
“往年都是等商贩来收,可最近总不见人影。”老人说起“金疙瘩”直叹气。
“大娘,这事我来想办法!”刘建宏当场掏出手机,在亲友群发了条消息:“谁要正宗土鸡蛋?”
“没想到,城里亲戚朋友纷纷响应。”刘建宏笑道,他赶忙开车,把鸡蛋装进纸箱,连夜送到广水市区。
这一送,送出了门道。刘建宏发现,城里人苦于买不到真土鸡蛋,村里老人发愁怎么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双方需求“一拍即合”。刘建宏便主动承担起收货、送货任务。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许多留守老人纷纷找到刘建宏,希望他帮忙解决鸡蛋销路问题。
刘建宏让大家把鸡蛋存在刘祖英家,由他每周五上门收购。“收购价按市场行情走,钱先垫付给老人,绝不拖欠一分。”刘建宏说。
“上周刘书记一口气帮我们卖出350个蛋,每个人收入近百元。”刘祖英介绍。
“以前总觉得干部是‘坐办公室的’,现在才知道他们脚上沾着泥。”村民们说,刘建宏的手机24小时开机,谁家有事,一个电话就到。
据了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广水市坚持刀刃向内革新服务理念,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贯穿始终,以问题解决质效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全市累计搜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目前已完成532件。
记者手记
广水有自己的“蹭饭书记”。
放下公文包,拿上笔记本,刘建宏又敲开了一户村民家的门。
2023年7月,刘建宏来到泉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尽快了解村庄、村民情况,他常常四处“闲逛”,挨家挨户走访。
当77岁的周家华面临“看病难”,刘建宏30分钟完成全流程陪诊,不仅化解了一家一户的难题,更以自身资源为支点,撬动带来了覆盖6个村落的“带药义诊”计划。
当350枚土鸡蛋变成实实在在的“金疙瘩”,刘建宏将城市“朋友圈”转化为乡村“销售网”,用“每周五的约定”打通了供需。
“闲逛”书记不闲。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
刘建宏的驻村帮扶模式,与近期走红的“蹭饭书记”形成跨越地域的共鸣,共同诠释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
当村民们感慨“以前总觉得干部是‘坐办公室的’,现在才知道他们脚上沾着泥。”我们看到的,是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干部作风之变。
当“刘建宏们”用脚步丈量民情,一笔一划记录着急难愁盼,用行动印证着为民服务初心。我们领悟到,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把“人民至上”写进柴米油盐;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让“服务为民”落地为可触摸的温度。
(通讯员刘冬 高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