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黑花飞灌区,作为多水源、多渠首的大型灌区,地理位置独特,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肩负着北拦淮河水、南灌长江流域农田的重要使命。其水源体系以花山水库(大型)以及飞沙河水库、黑洞湾水库、许家冲水库(中型)为主,搭配灌区内小型水库、塘堰调节水量,通过八大干渠与百余条支渠构建起完备的灌溉网络。
一、灌区改造:强基固本,夯实水利基础
广水市黑花飞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一期工程于2024年6月28日开工,2025年4月全面竣工,国债投资28196.75万元。工程成果丰硕:整治5条骨干渠道,总长61.216公里;修缮306座渠系建筑物;改建50.3公里运维道路;改造5处管理用房危房,面积达1039.7平方米;推进信息化建设,设置9个样点田块。项目完工后,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2.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7.60万亩,灌溉保证率超8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30,骨干工程计量率和用水管理分界断面计量率均达100%。
二、抗旱行动:迅速响应,守护民生之需今年5月上旬起,广水市多地遭遇严重干旱,农作物受灾范围不断扩大,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告急。市水利和湖泊局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响应。黑花飞灌区五大干渠及时开闸放水,为农田补水,有效缓解旱情,破解群众“用水难”困局。
三、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打通农田“生命线”水源调配“强保障”。六大中型水库累计开闸放水超700多万立方米,其中通过中干渠将飞沙河水库灌溉用水输送至10余万亩农田,同时启用1000处泵站“点对点”补水,让干涸农田重焕生机。设施升级“破瓶颈”。针对山区灌溉“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灌区项目资金,对关庙镇金星村、蔡河镇三山村等多处中干渠人行桥、支渠灌口实施加宽重建及智能化改造,硬化3公里渠顶道路,解决“灌木挡道、通行受阻”问题,新增灌溉面积4500亩。村民胡家运感慨:“飞沙河的水顺着新修渠道流进田里,荒了多年的坡地今年能种水稻,自家塘堰也蓄满‘保命水’!”
灌区建设“践初心”。中干渠改造工程由市水建公司承建,秉持“民生优先”理念,优化设计减少耕地占用,提前15天竣工,保障春播用水。项目竣工后,金星村、三山村民代表向该局领导赠送锦旗,上书“引领三农发展、兴修水利惠民”“实干担当促民生百年安澜、科学规划谋水利千秋基业”。该工程不仅扩大灌溉面积、提升粮食产能,更以“小工程”撬动“大民生”,诠释水利部门“立项为农、建设惠农”的初心使命。
四、长效惠民:久久为功,夯实水利“根基石”
近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为导向,投入资金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成200余处智慧水网监测点,实现灌溉用水“精准计量”、旱情预警“分钟级响应”。此次抗旱中,全市水库塘堰蓄水利用率提升30%,节水灌溉技术覆盖面积扩大至13万亩。目前,全市农作物灌溉覆盖率达90%,受灾农田逐步复绿,群众生活用水保障率达99.93%。市水利和湖泊局将持续密切监测旱情动态,统筹推进水源精准调度、设施精细管护、应急高效保障,以“水利担当”守护群众“粮袋子”“水罐子”,为抗旱保收筑牢坚实防线。(通讯员:吴青松、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