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在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的数学教研活动中,章梦洁老师执教《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暖心的早点》一课,以“早餐点餐”为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数计算法则。数学教师全程观课并进行了深度评课,为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宝贵建议。
课堂亮点:生活化设计与算理融合
章老师以早餐点餐为情境,巧妙设计“特价餐4.8元加鸡蛋后6.8元”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元角换算理解小数计算。教师用早餐价格计算贯穿课堂,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学生通过“化元为角”“竖式计算”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展现了算法多样性。
聚焦核心目标
针对课堂容量过大的问题,毛绪军建议:“将教材两个例题分课时教学,本节课专注‘小数点对齐’和‘9-4.8’的退位减法。”例如,可删减拓展题24.9-4.8,留出时间深度研讨。
关键建议:从“教”到“学”的转变
涂勇指出:“6.8减4.8的计算应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发现小数点对齐的规则。”建议对比“68角-48角”与“6.8-4.8”,通过冲突生成算理,强化学生探究,而非教师直接讲解。
巧用错误资源
当学生出现“6.8-4.8=20”的错误时,老师们建议追问:“为什么8要对齐4?”“漏掉小数点会怎样?”通过思辨强化对齐意识。
优化方向:细节成就高效课堂
板书设计:用色块标注“元”“角”,直观体现数位对齐(如6.8元标为“6元+8角”)。
德育渗透:自然融入节约教育,如提问“10元预算如何合理搭配”,避免说教化。
时间把控:将导入压缩至3分钟,留足10分钟小组讨论,确保80%学生掌握基础算法。
“数学课堂应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未来,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将持续深化情境教学与探究学习,让数学真正“活”起来。(通讯员: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