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起垄、覆膜、栽种……,时下,正值蔬菜种植季节,乡村随处可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景呈现在眼前。
“基地每天有20多人务工,北边种的是韭菜、香葱,这片正在种豇豆和西红柿。”3月7日,在广水市十里街道杨家岗村“楚菜”基地,技术负责人王诗海拎着一包豇豆种子说。
群众在“楚菜”基地抢种豇豆
“楚菜”基地采取大棚+露天种植方式,蔬菜品种近20种,露天种植蔬菜已栽种60%,大棚种植蔬菜剩余6个棚,等山东茄苗运来,将全部满种。蔬菜大棚最早种植的黄瓜,20天后即可上市,采摘期持续到6月。
杨家岗村“楚菜”基地一期投资165万元,占地150亩,新建蔬菜大棚34个,由武汉市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杨家岗村合作公司和77户村民共同投资运营。预计基地第一茬可生产有机蔬菜70万斤,签订订单,供应武汉市场。
十里街道朱店村地处近郊,土地沙性,水源充足,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目前仅蔬菜大棚种植面积就达350多亩,其中钢架大棚275个、土坯大棚32个,主要种植“三青”牌蔬菜(青萝卜、青黄瓜、青辣椒)等品种和瓜果,素有广水“菜篮子”美誉。
在朱店村魏家畈菜篮子示范基地,迎面而来的同样是春耕生产的浪潮。“我自己有3个大棚,准备种黄瓜,一个棚可产黄瓜一万斤”,在旋耕机的轰隆声中,菜农魏银银大声说道。
果蔬产业已成为朱店村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2022年12月,朱店村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村“两委”干部远赴山东寿光、菏泽等地考察学习蔬菜种植,拓宽发展路径。目前,村合作公司已建成蔬菜大棚65个,面积达100亩。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十里街道坚持强链延链补链,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街道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集采集配农家肥、种子、农药、地膜等农资。新建了观音村冷链仓储中心、农业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中心,让冷链仓储和供应链平台成为田间地头“冰箱”、农村电商“邮箱”。(通讯员:刘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