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共同缔造 与美好生活来一场双向奔赴 ——记余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01-22 12:40  

临近年尾,天已入寒,余店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内小麦生机勃勃,大白菜丰硕饱满,红萝卜长势喜人。当我们穿山越岭来到金盘村时,看到仿若《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新建的农村集并点,一排排农房挺拔伫立,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新修的道路焕发新颜,两旁栽种的苗木郁郁青青。

在金盘村集并点,我们有幸碰到了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镇党委副书记杨春刚,谈起眼前这个新村落,全程参与综合整治项目的他有太多感触急于表达。

“项目建设得非常顺利,这与我们工程施工之前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是优化乡村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整治工作既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村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为争取群众支持,充分尊重村民权益和意愿,在整治工作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余店镇转变以往工作思路,激发群众主体责任意识,把“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原则阐明了基层治理需群众“一起干”的深刻内涵。                                                                                                                                                                                                                                                          

  “我们开了很多次会,不是只有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而是发动所有群众参加的大会。甚至是在外定居多年不回老家的人我们也想方设法联系上,宣传我们的工作,并询问他们的意愿。”

在大会上,工作组把项目计划掰开揉碎了讲给村民听。“拆哪里?怎么拆?住哪里?补偿标准又是什么?”这些村民最关切的事情都详细说明。

为了获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组充分尊重村民权利和意愿,全方位制定了详细的补偿与保障措施。

拆迁户可以自由选择安置房的面积和户型,根据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多退少补。如拆迁户不需要安置房,但仍然保留宅基地权益,则可以获得拆迁赔偿,并选择一处新的宅基地。在村集体以外拥有其他不动产的居民,则只能获得拆迁赔偿。

在拆迁与安置房建造期间,拆迁户还能获得足额租房补贴。

如果村民还没考虑好拆迁后怎么选,工作组还贴心推出了“地票”制度,村民可在考虑清楚后凭借“地票”选择补偿款、宅基地或安置房。

为保证安置公平,村民通过“摇号”选择安置房的位置。虽然刚开始互不熟悉,一段时间后相处却非常融洽,没闹过一起邻里纠纷。

有些村民开始还担心安置房的质量不如原先的自建房,工作组就带着参观打地基、浇筑、封顶的全工作流程,连村里的老泥瓦匠看了之后都对房子质量赞不绝口,这才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整个项目建设期间,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群众为支持建设甚至主动让利,部分猪圈、牛栏跟厕所都放弃了拆迁赔偿。

余店镇“四山四田一分草、半分家园半分水”,耕地大都位于山岗丘陵,干旱缺水且土层较薄,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导致一度撂荒现象严重。

为解决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余店镇开展了农用地综合整治。开发未利用地4000余亩,旱地改水田1000余亩,整治生态农田14000亩,实施节水灌溉工程8200亩。同时拓宽平整机耕路,便于机械作业。

在集并点俯视看去,耕地整治的成果一览无遗。机耕路四通八达,耕地规整有序。该村以集体土地入股分红,建设种植大棚“三白”蔬菜,带动了50多户老百姓致富。

(耕地整治前后对比图)

完成复垦宅基地1200亩,建新居民点10个(483亩),整治特色旧房102户,同时拓宽乡道,改善林区河道生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谈到目前的巨大变化,杨春刚介绍说:“以前有些老百姓养鸡养鸭就在自己家院子养,味道难闻噪音也大,闹出了不少矛盾。我们在集并点专门划了一片家禽养殖区。大家纷纷赞扬啊,邻里关系也变和谐了。”

在离集并点不到50米距离的地方,正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医联体和养联体,已经投入使用的娱乐健身场所也深受老百姓青睐。功能区的集中建设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便捷度。

“规划先行,统筹谋划”。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支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 编制乡村规划。收集提供完整的农村宅基地确权数据,保障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部分村民对土地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市局多次派专人宣讲土地和不动产的法律法规。

“有时候我们讲不清楚,村民听了也半信半疑,国土的人一讲就讲明白了,村民听明白了信服度也高。”

市局不仅派驻专人协调,还多次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在获得省厅项目奖补资金300万后,又投入到余店镇美丽乡村建设。

参观活动即将结束,杨书记又给我们分享了两个小故事。

“我们这个健身器材都没有请外面人做,是村里的老匠人拿自家的水平仪装好的,老百姓还自发清理了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这些都是义务劳动。”

听完我们感触颇深,依托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共同缔造的精神已然深入人心。

这是一场干部与群众的双向奔赴,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格局,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这是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双向奔赴,通过重塑格局,改善生态,群众也开始自发维护,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

这是一场初心与未来的双向奔赴,再一次见证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信心在未来描绘出更宏伟的蓝图。(通讯员:廖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