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追踪】兴产业促振兴 “一域兴”带动“全域兴”

11-12 17:14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一批精品提案,为更加深入、全面展示委员提案从提出到落实的全过程,市政协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设《提案追踪》专栏,宣传承办单位办理成果,跟踪报道重点提案办理情况。今天播出《兴产业促振兴  “一域兴”带动“全域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但也存在精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不够、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不够等问题。对此,政协委员赖守良、马运龙提交了《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为广水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市政协委员 赖守良“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够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强,我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广水特色农产品品牌。 ”

作为提案办理的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办理方案,成立了以副局长陈国刚为组长、一级主任科员余旭东、高级农艺师叶光军为成员的提案办理工作专班, 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总体要求,重点围绕粮油、蔬菜、香菇、林果、茶、药、畜禽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26.49亿元,累计增速3.4%。

在蔡河镇腾云农业蔬菜种植基地,800亩蔬菜大棚整齐划一 ,一垄垄有机蔬菜充盈其间,青翠欲滴。在高杆白 菜苗床,村民们正忙着取苗移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一行察看高杆白菜长势,指导移栽技术要点。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国刚: “广水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广水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发展林果、蔬菜、茶药、畜禽等特色产业,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据基地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基地200座蔬菜大棚种植了有机花菜、茄子、尖椒、萝卜、黄瓜等10 多个品种,年产蔬菜3800吨,年总产值20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蔬菜种植2000 亩。

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带头人在保障供给、带动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全力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国刚: “为高质高效推进提案办理,市农业农村局把调查研究作为办好提案的基础工作,按照“兴一个品牌、带一批产业、强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健全土地流转体系,保障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资金加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利用人才赋能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以乡村合作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企业为载体,围绕七大特色产业,谋划实施大项目,整合要素资源,大力培育标准化基地,不断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目前已建设水稻高质量发展基地30处 7万亩,茶叶基地2处2000余亩,蔬菜设施基地7 处500余亩,切实保障粮食、蔬菜、茶叶等农产品加工原材料供应。以创建申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形成以楚丹牵头的禽蛋产业,以大自然实业牵头的小龙虾产业,以天富农贸、翔瑞粮贸、益达米业牵头的粮食产业三大联合体,产业增值收益3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今年,市农业农村局还对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重新规划,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征地5000亩,不断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实现“生产 +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提升发展质效。持续擦亮“胭脂红”、“吉阳大蒜”、“余店大白菜”地标产品,扩大“杨林沟”茶叶、“家里客”腌菜、“武胜关”大米、“金菲”香菇等广水特色农产品品牌。今年上半年“广水箭杆白”成功纳入《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 30件。





融媒体记者:宋蓓

责编:宁慧艳

审核:岳爱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