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正浓,田野蒸腾出勃勃生机,一场关于历史与文化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广水大地悄然展开。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四普”工作要求,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专家指导组进驻广水,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紧盯重点任务、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广水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自7月8日至今,广水市田野普查成功完成了280处文物点勘查、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等工作,野外普查工作的完成率更是超过了50%。
在这场探索之旅中,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指导组前期与广水“四普”人员对普查工作开展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找准文物普查进度缓慢的症结,以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明确文物普查工作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书”,压实普查责任。根据广水市的地理特征,按照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区块化布局,对17个镇办文物点展开普查,避免重复、无效工作,明确外业组、内业组、后勤组的职责和技术规范,并针对当前普查队员、技术力量,制定了下阶段“四普”工作方案,确保普查工作规范化、体系化,提高普查质效。
普查进程中,专家指导组白天深入田野,与普查队员并肩协作,对每一处文物点、每一项文化遗产进行勘查、记录,确保报表内容真实可靠、数据准确无误,夜晚投入到紧张的资料整理与著录工作中,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逐一核对、分类、记录,建立详尽的文物资源数据库,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期间,专家指导组按照“以战为练、以练促训,提升能力”的原则,组织普查队员结合“三普”资料,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真复核,对调查新发现文物线索和实物进行全面核实,确保普查对象应普尽普、应保尽保,不仅协助完成了大量遗址的勘查与记录工作,还就文物保护、资料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实操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数据填报、著录,培养提升了广水文物普查队员业务能力,锻炼了队伍。
经过46个夜以继日的协同作战,广水“四普”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串串详实的数据背后,凝聚着每一位参与者夜以继日的智慧与汗水。蜿蜒崎岖的山间、灌木丛生的深山和偏远孤寂的村落,见证着普查队员探索的足迹和洒落的辛勤汗水。
随着“四普”工作的深入推进,广水市的历史文化脉络正逐渐清晰起来。一处处珍贵的文物点被记录,它们不仅是广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广水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下一步,广水市“四普”工作队将在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质效,为促进广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支撑,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通讯员:喻光沛 吕霁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