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多措并举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04-30 11:07  

近年来,广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围绕维权渠道全面畅通、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治欠制度刚性落实、智慧监管整体提升四大目标,以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数字治理为抓手,坚决扛起根治欠薪政治责任。持续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提质增效。

该市突出谋篇布局,整体联动增强“推动力”。广水市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作、维稳防线,持续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强化政治领导,压实治欠责任。市委书记杨光胜同志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力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常务副市长梁晗鹍同志数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多次听取汇报、部署推进,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为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建全工作机制,聚力部门联动。建立欠薪风险隐患排查及部门联动处理机制、实行欠薪问题双排查、双交办、双化解,在冬季攻坚的关键时间节点联动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联合排查、联合办公、联合接访,督促解决重大欠薪问题,做到风险研判处置及时、职责任务分工明确、行动部署高度统一。顺利实现“一目标、两清零、三确保”。全市共开展联合排查15次,联合接访40天,化解欠薪重点案件2件。三是深化刑司保障,维护群众权益。人社、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属地政府全面实现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和案件督办,高效办理涉欠薪的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全年共向人民法院移送欠薪强执案件3件,向公安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件,为83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3万元。对恶意欠薪违法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对涉嫌拖欠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该市突出模式创新,智慧监管增强“创造力”。始终坚持将功夫下在平时,一手抓欠薪问题处置,一手抓欠薪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一是强化日常监管,聚焦隐患排查治理。重塑线上执法流程,全面畅通电话、网站、二维码等维权渠道,多渠道线索全口径纳入省平台,做到接诉即办、有案必立、有欠必清、动态清零。强化“大数据+铁脚板”摸排法,利用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建立审核值班制度,定期梳理需重点关注的欠薪线索,及时跟踪督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23年全年共开展专项摸排5次。通过各种渠道接收欠薪举报投诉线索413条,为800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000余万元。二是强化智慧监管,聚焦重点专项治理。以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源头治理为突破口,用好湖北省根治欠薪系统和随州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分级分类监管、动态监控、实时预警,通过信息化的提升,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理”。实现企业发展“无事不扰”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双落地。纳入省平台新增工程项目8个,2645农民工实现实名制管理,累计通过银行为2645人代发工资1.3亿元。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覆盖率稳步提升至90%,进一步打通根治欠薪工作“最后一公里”。三是强化体系监管,聚焦一线基层治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市打造6个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通过“人社+工会”,建立裁调对接办公室;“仲裁+监察+信访”,成立“一站式”劳动维权中心。形成高效便民的欠薪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成功调处劳资纠纷41起,多元化解欠薪案件,满足不同群体的劳动保障服务需要。

该市突出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增强“影响力”。以根治欠薪工作为中心,聚焦农民工权益保护;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统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优化营商环境并重,做到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一是发挥示范效应。以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为着力点,全面推行“标准化安薪项目”选树。全市6个在建项目率先完成授牌公示,享受工资保证金免缴等多项政策激励措施,着力发挥“标准化安薪项目”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基本无拖欠”的目标。二是促进共赢发展。全面实行企业自行开立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企业使用银行类金融机构出具的银行保函或工程保证保险、工程担保公司保函替代工资保证金。实现保支与惠企双利好。全市9个在建工程项目通过银行保函和保险保函的方式代替工资保证金存缴,为企业释放现金流510万元,切实为企业纾困减负,降本增效。结合业务经办实际,主动督促工程项目已完工的施工企业,及时办理保证金退还手续。精简退还程序,做到“及时清退、应退尽退”。为19个完成竣工验收工程项目退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99.4万元,优化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强化柔性监管。深化《重点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和社会风险评估规则》应用,对涉企行政处理处罚进行综合评估,推行宽容审慎执法,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柔性执法的新路子,使案件办理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给予企业适度容错纠错空间,全市95%以上欠薪案件采用非强制性手段协调化解处理,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通讯员:龙 飞 邓晓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