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习近平总书记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
3100余名官兵
100多件武器装备
组成总长1345米的20个方队接受检阅
话不多说
直接戳视频
感受一下震撼场面吧!!!
看今朝,忆往昔
还记得二十年前
香江河畔飘扬的那一曲歌声吗?
那年的那天万人空巷
在电视机前跟着齐唱《东方之珠》......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如果说交接仪式上五星红旗升起时
奏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人热泪盈眶,
那么这一曲《东方之珠》
定会令你泪流满面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199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
将香港交还给中国!
今天
就让我们伴随着歌声
一起走进这“东方之珠”——香港
香 港
香港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近代,香港和深圳一样都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
回顾历史——香港是怎样失去的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要追溯到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英国重新接手香港。
回归祖国——主权问题没商量
建国以来祖国一直为香港回归努力着。
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首次提出“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概念。
同年九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国政府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
邓小平在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访华时就香港问题与其谈判,他提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并强调:“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
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历时12年的过渡期。
1997年7月1日零时尽管大雨如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三军官兵依然准时准点从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驻香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米字旗缓缓降下,“末代港督”彭定康和英方人员在大雨中离开了码头。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绽放的香港区旗相伴,冉冉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三军齐发,履行捍卫国家主权的神圣职责。
自此香港时隔155年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国两制”——回归后的香港更繁荣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邓小平在香港回归前曾这样描述“一国两制”下香港人的生活,这其实也是中央政府对香港政治经济制度50年不变的承诺。
回归20年这句承诺没有变,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说“香港人的生活、习惯都没有什么改变。变得是什么呢?讲普通话的人多了很多,大家开始了解国家,有更多的接触。特别是经过人脉交流、经济互动,以前香港经济通过和美国、欧洲的贸易,现在更多依赖内地,这些都是大变化。”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封面曾以“香港之死”为题,预言回归之后香港将不再繁荣。然而,事实却是:1997年至今,香港共有9条铁路线陆续开通,另有7个铁路项目在规划中,建成后的铁路网络将覆盖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地区。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曾报出一组数据和排名: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年均增长3.2%,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
回归后,香港继续保持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被加拿大菲沙研究所评为世界第一。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近两年公布的《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均排名世界第一。
世界银行发布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第11位,比不少西方大国排名都要靠前。
危机来临——祖国母亲是依靠
20年来,香港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国家的鼎力支持。
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便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决定果断入市阻击国际炒家。在中央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的支持香港捍卫港币与美元联系汇率下,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最终化解金融危机的危害。
2003年,香港和内地同时遭遇非典疫情侵袭,中央政府倾尽全力,向香港无偿提供急需药品和防护用具,帮助特区度过难关。
未来更好——充满光明和希望
香港回归是中国自近代以来悲惨历史的真正结束,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五十多年的屈辱。
如今,香港的发展越来越顺畅,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带一路”建设上,国家为香港预留可以随时“上车”的VIP坐席,而且香港在6月13日宣布成为亚投行新成员,这必将为其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
香港回归20年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一国两制”是最符合国家利益、最符合香港情况、最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基本国策,是祖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样,百年来历尽坎坷,终于回归祖国,迈进历史新纪元。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样,二十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二十年,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香港,已长成意气风发的青年;
二十年,“一国两制”的香江故事一直在精彩上演。
用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曾说过的那句话“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来祝愿祖国内地和香港特区共同发展,前景更加辉煌。
最后用伟人寄语让我们铭记这20年前伟大的一天!
伟人寄语:
“主权问题,不能够谈判!”
“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
“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个有实力的国家,有实力做后盾。不是说‘弱国无外交’吗?外交谈判历来如此,没有实力不行。第二就是‘一国两制’的方针走对了。此外,也是由于双方作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