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07-24 09:34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对肝炎防治问题的关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促进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的落实,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努力消除肝炎的危害。

肝脏,作为人类身体的重要器官,具有代谢、排毒、造血和免疫功能,对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肝炎是所有肝脏炎症的统称,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

通常我们所说的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目前肝炎病毒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乙、丙、丁、戊五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是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WHO立场文件中指出,对于乙肝的防控,预防重于治疗。因为乙肝病毒一旦感染上,很难被彻底清除,只能追求临床治愈。

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乙肝防治成绩斐然,乙肝病毒感染率和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是,由于既往慢性感染病例的累积,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乙型肝炎的中度流行地区,约有86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约占全球感染总数的1/3,每年发生肝癌的病例数占全球肝癌病例数50%,约2800万乙肝患者需要治疗。据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中国每年仍有超过120万例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生,其中近80%的病例为乙型肝炎。

肝炎如何传播感染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如何有效预防肝炎

(一)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肝炎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目前甲肝、乙肝和戊肝均有疫苗,丙肝尚无疫苗。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肝炎病毒的免疫力,以预防肝炎。全程接种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

(二)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跟乙肝一样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与乙肝也是可以预防的。

(三)常见病毒性肝炎疫苗类型及免疫程序

乙肝疫苗类型分为成人和儿童剂型,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及剂量:1、全程免疫为3针,分别在0、1、6月接种。2、对成人建议接种3剂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根据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结果显示,18-25岁成人群接种2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也可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可用于成人快速免疫(来源:Comparative immunogenicity of hepatitis B vaccine with different dosages and schedule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in China)。3、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或剂次;对0、1、6个月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剂60μg或3剂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完成第2次接种程序后1~2个月时检测血清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剂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来源: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22版)。

甲肝疫苗的类型及免疫程序甲肝疫苗分为成人和儿童/青少年剂型,甲肝疫苗国产进口均有,按照生产工艺分为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最少6个月和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儿童满1岁半以上接种1剂次,适用于甲型肝炎易感人群。

戊肝疫苗类型及免疫程序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接种对象16岁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戊型肝炎重点感染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分别在0、1、6月各接种1剂次0.5ml。

肝炎患者应注意哪些事项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糖、脂肪等食物的摄入。

2.戒烟戒酒,烟酒对肝脏的损害非常大。避免烟、酒内所含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3.适当的运动,控制体重,成人每周至少应保持六天,每天半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

4.避免滥用对肝脏有直接损害的药物(如激素,抗生素等)以及保健品。


来源:广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