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记者乡村行(37)】从负债198万元到盈利24万元,广水东河村何以“逆袭”?

07-14 09:15  

7月12日,广水市吴店镇东河村合作公司小黄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快速清除地里杂草。“接到通知,大家都来了。”杨良荣笑道。

热闹的集体劳作情景,过去在东河村并不常见。

东河村曾是典型的“空壳村”,“高峰期”全村负债198万元。2021年11月,东河村将荒山、荒田、水库等集体闲置资源资产估价300万元,注册成立村级合作公司——广水市康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劳务队、入股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2022年,东河村合作公司营收62万元、盈利24万元,支付村民劳务工资30多万元。同年底,东河村村级债务全部还清,合作公司拿出29000多元,开展鼓励性、救助性分红,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短短几年,变化翻天覆地,东河村何以“逆袭”?

成立村级劳务队,挣到“第一桶金”

吴店镇是山区乡镇,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偏酸性,适宜果树林木种植。

靠山吃山。2019年,吴店镇瞅准油茶种植,引进广水市中骏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投资2800余万元,种植油茶12000亩。2022年初,中骏公司流转东河村7000多亩土地,进一步扩大油茶种植面积。

油茶种植前期,基地用工需求量大,但信息不对称,中骏公司时常陷入“用工荒”。东河村合作公司瞅准时机,顺势成立劳务队,承接了“第一单”生意——中骏公司2000多亩油茶基地的管护工作。高峰期,劳务队组织120多人在基地务工。

杨良荣年过六旬,是劳务队成员之一。儿子、儿媳在外务工,杨良荣平时在家照顾罹患癌症的老伴。去年11月,杨良荣主动找到合作公司董事长李长猛,希望能加入劳务队打零工,补贴家用。

“活儿不断也不累,还能兼顾家里。”杨良荣说,如今他每月务工20余天,收入3000多元,“足够老两口日常开支了”。

喜提“开门红”,村民干劲十足。东河村合作公司总经理胡道明,在外经营有企业,常年需大批泥瓦匠、木工和电工。劳务队摸排村内及周边能工巧匠,为企业输入大量专业劳力,企业每年支付村民用工费20多万元。

“大家都抢着干活,游手好闲的少了。”李长猛介绍,现在村庄人人有活做、个个有钱赚,村里民事纠纷率下降了50%,近5年无大案、要案发生,无越级上访案。

配备专业管护员,“1+5”齐头并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东河村合作公司为每项产业都配备了专业管护员,进行全流程跟踪指导。

东河村有20多年小黄姜种植历史,是吴店镇最早种植小黄姜的村。村里小黄姜种植户从零起步发展到十余户,再到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同采购物资,共享买卖信息、种植技术。

2023年,东河村合作公司发挥“传统”优势,种植30亩小黄姜,安排村党支部委员聂荣海、管护人刘自兴负责管理。

聂荣海是东河村最早的小黄姜种植户之一,去年种有15亩小黄姜,盈利20多万元。一亩地要多少姜种,什么时候催芽、安苗、追肥、打药,聂荣海全程跟踪,全程指导。

“小黄姜五一前下种,霜降前采挖,生长期仅6个月。”聂荣海算了笔账,30亩地预计产量有21万斤,以4元每斤的价格售卖,就有80万元的收入,纯利润有48万元。

“小黄姜盈利高、见效快、生长周期短,‘姜你军’比‘蒜你狠’还厉害!”李长猛喜上眉梢,在公司带动下,村里有136户村民种植小黄姜,总面积达600亩,村内储存小黄姜的地窖就有3个,小黄姜有望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目前,东河村已引进投资300万元的纸杯厂,发展出700亩油茶、300亩随州香稻、30亩小黄姜、3万袋香菇等4大产业,黄牛养殖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洽谈,全村“1+5”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今年公司被评为广水市一星级乡村合作公司,我很不甘心,明年至少要评个两星!”李长猛充满期待——三年后,公司计划实现100万元的纯利润。“一定能实现,我有信心!”李长猛说。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程淇、段功伟、严传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