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广水】迎风飘扬的“格桑花”——记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谭丹丹

06-14 13:02  

让谭丹丹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的情景:2017年3月初,她随广水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员一起来到随州中心血站,填表、测压、检验、献血。当挽起衣袖时,年轻的护士却怎么也找不到血管,她笑着对护士说:“别着急,慢慢来,实在不行再换另一个胳膊”,放松的心态让护士紧张的心情也松弛下来,2个单位的血小板顺着导管缓缓地流入采血袋中。通过这次献血,她学到很多常识,并了解到血液能够救人与生死之间,“我是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别的本事,如果通过献血能够帮到别人,那也是好的。”从那以后,献血成了谭丹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课”,每当献血周期到了,她都会准时来到血站献血,8年来,谭丹丹的献血行为从未间断过,只要血站一个电话随叫随到,从无半句怨言。

谭丹丹,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不善言辞的她,却一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无闻地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被人们称为鄂北大地上“迎风飘扬的格桑花(格桑花,意为生命力顽强且自强不息)”。她曾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随州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先进个人”;广水市“文明家庭”、“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从2017年参加无偿献血后,累计捐献血小板81次,累计献血量达到29000多毫升,而一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才4000到5000毫升,这样计算,她的总献血量已经超过5个成人总血量。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爱心和热血,挽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是广水市妇女界献血总量第一的“巾帼献血达人”,两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提到她对无偿献血的执着,谭丹丹朴实地说:“多献一滴血,就有可能多救一个人,何乐而不为。”这些年来,她累计献血29000多毫升,我们暂且不去细究她救了谁,单就这个数字就足已震撼我们,我们按救一个人需要400毫升血液,到目前为止,谭丹丹相当于已经救了67个人,用她的爱延续了67条生命。她的血液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彩生活,也装点了别人的美好未来。谭丹丹说,无偿献血是她一生的荣耀,虽然她不是富人,但是内心的丰盈却是她巨大的精神财富,因为一颗大爱之心,她用热血,浇灌着他人生命之花开的更灿烂更绚丽,她用热血,为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壮丽的华章。

多次献血之后,谭丹丹更深刻地认识到参与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多一个人献血,也就会多一分希望为生命‘加油’。”谭丹丹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中。2021年6月,她随丈夫回广西公婆家探亲,正赶上他们那里“集会”风俗,全村人都集聚一起谈天说地、畅饮叙旧,她抓住这个不可失得的机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大讲无偿献血的好处、益处,全村18桌人都放下筷子,一场聚会餐,成了她的无偿献血演讲会。第二天一大早,13辆轿车和摩托车闪电般地驰向县城,参加他们人生的第一次献血。

6年来,谭丹丹很少清闲过,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上,哪里需要帮助,哪里有召唤,她就在哪里。志愿服务,有苦有泪,有心酸有感动。“这些年太累了。”谭丹丹坦言,她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尤其是被误解、嘲笑、不理解时,但每当别人找上门来,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帮忙。“习惯了,如果不帮别人,我会难受的。”谭丹丹说。“德不孤,必有邻。”谭丹丹的坚持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的付出也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谭丹丹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不断地传递爱心,持续地温暖他人。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血站频频告急,为助力随州抗击疫情,缓解临床用血压力大、血液供应持续紧张的情况,她和队友们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一边协助血站工作人员宣传招募,一边主动参与献血行动。先后组织6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20人次献血3万多毫升。

“爱心需要奉献,既然献血无损身体健康,还可以拯救生命,又何必吝啬自己的血液呢。”她觉得按规定献血,既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又能够去造福她人,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她在献血的同时,主动采集造血干细胞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后来又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填写了器官捐献登记表。2019年底,她被市红十字会聘为广水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长后,用自己的事例打消身边人的顾虑,宣传倡议更多市民参与到献血队伍,鼓励大家参与无偿献血,先后动员亲戚朋友近百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为了志愿者方便去随州机采献血,她无偿地为志愿者提供车辆30多次,仅油费自费4000多元。2022年6月,她被市十字会又聘为广水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长,更加勤奋工作,在市红十字会指导下,耐心、细心、热心地向市民深入浅出地讲解红十字“三献”的知识,累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180多场次,献血人数达2000多人次,献血量超20万毫升,89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36人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协议,志愿服务10030小时,志愿服务队被湖北省红十字会授予“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和随州市“模范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志愿服务勇担当

“能够为她人服务,不仅是我的幸运和骄傲,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走进广水义工联,提起谭丹丹大家都知道,居民说她是一个老好人,谁有困难只要她能帮得了的绝不推脱;义工说她是一个热心肠,工作中谁要是需要帮助她二话不说;领导说她是一个踏踏实实的好义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几年如一日的奉献。

“从事公益工作,既要有活动策划能力,又要有组织管理能力,同时还得有一定的方案撰写能力……正因如此,这份工作让我充分锻炼了自己,学会了不少知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生活充满意义。”2017年参加义工联后,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容人之短,谅人之难,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帮忙不添乱。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特长,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知识,耐心地为社会需要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已迅速成长为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较强的社会工作者。她说,做义工之前,她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做孩子吃饭、守护孩子睡觉,如此年轻便机械地重复过着每一天,她觉得是在虚度光阴,生活毫无意义。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7年春,她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义工联这个团队。“我的梦想就是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做公益可以让我实现这个梦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就一面照顾儿子的学习与生活,一面主动积极到各个福利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特殊学校里与残障孩子一起做游戏;在特困家庭里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在助学路上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时光……

“当了义工以后才知道,工作真的很辛苦,幸好家人都非常支持我。”谭丹丹说,刚开始踏入义工行业时凭的是一腔热血,靠的是“用爱发电”。而现在,社区互助、心理帮扶、青少年服务和义工岗前培训、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等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特色作业、亲子活动照片、充满童趣的墙绘……走进胜利街社区儿童服务站,满满的儿童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家长忙于工作,多数情况下无暇照看孩子。2019年,我们在红石坡社区设立了儿童服务站,节假日为社区儿童免费开展课业辅导、特色教学等活动,专门解决孩子们的作业辅导和安全看护的问题。”谭丹丹说。后来,我们又在胜利街社区、双桥社区设立了儿童乐园,几年来,儿童驿站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陪伴、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手工制作、游戏智力等一系列活动,累计服务280余名留守儿童,被省联合救灾机构评为“高级站点”。她利用助理社会工作师、省级救护师的优势,为全市1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自救技能培训,服务学生万余名。

她力求工作的高标准,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为了团省委“希望伴飞”的项目评选,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拿到了全省“三等奖”。在义工联执行的项目中,她把重复琐碎的工作做到极致,义工联实施的《“童”享美好时光》志愿服务项目继2020年获得湖北省“铜奖”后,今年又一次在大赛中获得“铜奖”。

2020年春,疫情在广暴发时,她迅速加入“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突击队”,从正月初一开始,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6点,开展路口值守、入户排查、装卸物资、居民生活服务等工作,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坚守岗位48天。2月15日,寒风呼啸,风雪交加,鹅毛大雪一直下个不停,为了及时将吴店镇急需的酒精消毒液送达,她和伙伴们一刻也没停息,冒着雨雪,不顾山高路远一路跌跌撞撞,晚上回家时,全身衣服和鞋子都能滴出水来。

除了卡口执守外,她还要帮忙分发义工联对接公益组织的防控物资,晚上整理防控疫情文书档案,编辑义工联的公众号,她像一朵“迎风飘扬的格桑花”,活跃在义工联的各类活动中,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000多小时,参与各类义工活动400多场(次)。

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把一件好事坚持一生做下去,不容易;谭丹丹用她6年的坚持,诠释了“奉献”的真谛,展示了她的美丽心灵,感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周围人的眼中她就是女英雄!英雄不一定要惊天动地,也可以在平凡中伟大,她用自己的无私与爱心美丽着这个社会,浇灌着一朵朵绚丽的生命之花!

(撰稿:程开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