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记者乡村行(14)】杨寨镇:田间地头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歌”

05-16 16:36  

杨寨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依托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村集体经济主线,拓面积、优结构、补链条、提质效,多措并举促进“三农”工作提质增效。

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开好门、起好步,杨寨镇提前谋划,广泛调研,科学制定全年发展村集体经济指标任务,统筹规划、种子、农资、资金、技术、服务六要素,严把项目审核,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技术指导,畅通销售渠道,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乡村合作公司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思路已明确,号角已吹响。一时间,田间地头上,翻整土地的机器轰鸣;产业大棚里,孕育的菜苗萌发绿意;科技员、“土专家”“田秀才”纷纷深入生产一线……全镇上下迅速掀起了春耕生产的热潮。

今年杨寨镇春播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粮食播种面积近2.25万亩,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200亩以上。全镇储备肥料1700吨、种子10万斤、农膜7吨、农药30吨,各类物资储备充足。

走进眼下的京桥村、月日塘大棚果蔬基地,一座座新建的钢架大棚在田野里依次排开,务工村民正忙着给菜苗、果苗绑扎稳固。京桥乡村合作公司采取招引能人的方式,与广水市佳业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手经营,早春种植大棚西瓜,6月种植甜瓜,10月种植草莓,大棚一年生产三季瓜果。月日塘乡村合作公司采取“企业联建”的发展模式,吸引广水市运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乡村合作公司注资30万元,通过基地统一幼苗,与50个农户签订季节性蔬菜种植收购协议,与16个农户签订散户养土鸡土猪回收协议,与镇内工业园区6家企业职工食堂达成合作协议,做好企业职工食堂主要食材供应,形成“企业+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

镇里面轻工超市的员工每天清晨直接到大棚采摘沾有泥土清香的新鲜茄子,减少了中间环节,“新鲜”直达超市。再过一个多月,一棚棚的早春西瓜也将采摘销售,错开上市高峰期。

“我今年50岁了,不用外出务工,从培苗、栽种开始,一直都在这里帮忙,80块钱一天,加班费是10块钱一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在家门口也能挣3000多元钱。”正在大棚务工的一名村民高兴地说。

在朱新街村育秧基地,农民群众正快速均匀地铺秧盘。今年朱新街村对育秧基地重新搭棚、覆膜,可提供3000亩的育秧任务,为周边村、种粮大户、农户提供“订单式”服务。朱新街村乡村合作公司负责人介绍,已与周边7个村签订育秧服务协议,同时为周边5个村的农户提供育秧栽插“一条龙”服务。同时还利用250亩撂荒地、坡地种植菊花,拓宽增收渠道。

在邓店村红心猕猴桃基地,一层层猕猴桃架整齐有序,十余亩红心猕猴长出杯口大的“小脑袋”,一串串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通过嫁接和引进新品种,有望顺利解决果少的问题。此外,邓店乡村合作公司还与肉牛养殖能人联合发展肉牛养殖,项目总投资110万元,新建标准化牛舍20间,新购买25对母子牛,年出栏20头。

杨寨镇积极盘活集体资源,通过乡村合作公司流转土地,用以前的抛荒撂荒地种植高粱、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今年前四个月,耕地综合利用亩数近5000亩,其中撂荒地近1200亩,吸纳劳务用工300余人次,发放劳务报酬近40万元。吸引10余位乡贤回乡创业,共投资190万元,乡村合作公司收入目前已有120余万元。

下一步,杨寨镇将紧密联系实际,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坚持共同缔造理念,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形成“培育一家公司、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产业发展局面。

融媒体记者:郑伟  (通讯员张玉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