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记者乡村行(4)】朱店村:合作公司当好“田管家” 果蔬大棚托起乡村振兴梦

04-16 09:50  

放眼望去,一幢幢白色钢架结构的大棚排列有序,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成为朱店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棚内瓜果长势良好,工人穿梭其间一派忙碌景象...,这是十里街道朱店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带来的喜人变化。

“我在大棚基地做事,每月工资3000元,像我这样的固定员工有6个,忙时村合作公司还请的有零工”,现年61岁的村民孙启富正握着铁锹干劲十足。

朱店村土地沙性,适宜种植蔬菜。上世纪90年代,有蔬菜大棚1000多座,多数种植青萝卜、青黄瓜、青辣椒,“三青”牌反季节蔬菜品种享誉广水,以朱店村为核心的蒋林片区大棚蔬菜素有广水“菜篮子”美誉。

这种农户分散种植模式持续多年,因缺乏品种改良,未打开外销价格回落,中青年逐步外出打工赚钱,红红火火的蔬菜产业逐渐萎缩。村干部魏永兵对朱店蔬菜种植如数家珍。

朱店村2500多人,山场少,人均1亩地,村集体如何发展?2022年12月,朱店村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三青之冠农业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市场思维走产业发展新路子,集体流转抛荒土地40亩建设蔬菜大棚,让乡村合作公司当好“田租客”、“田管家”,着力破解村集体增收、季节性抛荒、劳动力就业、涉农资金筹措利用等多重难题。

如今,27座蔬菜大棚全部满园生产,种上了麒麟瓜、甜瓜、羊角蜜瓜,这些新品种含糖量高、口感好,市场前景可观。掀开大棚的门帘,郁郁葱葱的瓜叶绿意盎然,到处充盈着沁人心脾的果香。春季栽种的瓜果长势喜人,5月20日前就可上市了,价格6元/斤。山东菏泽技术员俞全中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可产8000斤瓜果,只按批发价算,一季产值3万元以上。一年种植两季,中秋节再出一季瓜,27个大棚年产值可达160多万元。

“下一步,朱店村乡村合作公司又将流转土地60亩,深挖清淤塘堰2口,建设果蔬大棚二期,大棚建设总面积将达100亩,让果蔬产业成为兴村富民的支柱产业,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朱店村主任韩强信心满满地说。(通讯员 刘礼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