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以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陈巷镇黄岗村:组织振兴乡村强,“80后”引领新气象

03-07 16:58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自2021年广水市村“两委”班子换届以来,一批新上任能干事的年轻村干部走上了村级管理岗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筑牢了战斗堡垒。他们用满腔热血带领“两委”队伍,用十足干劲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陈巷镇黄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松就是2021年村两委换届被党员群众高票选出来的新任书记。上任以来,他团结带领两委班子,积极作为,使黄岗村从“软弱涣散村”逐步转变为“进位明星村”。

老村办公室翻修前后对比

开展“5+X”活动,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黄松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村级各方资源,原先的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无村级广场的问题首先进入村两委的“问题清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水市委组织部常态化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针对黄岗村党群服务中心存在的面积不达标、服务功能缺失等问题,多次来到黄岗村实地调研,制定了“老办公室翻修改作他用、新办公室新建综合利用”的具体思路。

在统筹申请项目资金、选择新建场地等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老办公室与新办公室同时开始动工,2022年12月底,老办公室正式翻修完毕,外墙装饰,内部设备全部整修一新,在新党群服务中心未完工时,还承担着日常业务办理的功能。

为了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延伸到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黄岗村还将创新运用“积分管理”提升村级治理效能。等新党群服务中心完工后,老村级办公室将变身为“积分超市”和“便民商店”,以“积分换礼品”带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绿色处理秸秆、内部化解矛盾纠纷等力所能及的事,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自2021年换届后,在广场硬化、整修塘堰、道路拓宽等多项工程中,黄松无偿把自家施工公司的挖机、铲车等机械用于村级建设,村里的老书记笑着打趣说:“黄松家的挖机烧的不是油,是水。”就是这样一颗无私为村的心,使黄岗村从道路、环境、绿植、建筑、塘堰、景观等各个方面使村级面貌焕然一新。

太阳能路灯和待放的樱花、紫玉兰、紫薇树整齐的排在路两边;硬化完成的塘堰和高标准农田相互依托;富裕村民自建的“小别墅”和农家房屋错落有致,整个村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黄岗村在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上积极发挥“5+x”的作用,在完成规定动作后,所有党员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村里的大小事,大到村级产业发展,小到清除杂枝野草,黄岗村充分发挥村级党支部的作用,以党建引领村级高质量发展,不断焕发基层“新”面貌。


“幸福食堂”,让“共同缔造”有滋有味

“共同缔造”就是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黄岗村“幸福食堂”就是在共同缔造的背景下诞生的惠民工程。围绕原先的村级卫生室,翻修加固原村小学操场建设而成,如今的康颐敬老院,村级幸福食堂就成立于此。

从前老人们没有地方玩乐,现在每天聚在这里,一起做操、下棋、拉家常、锻炼身体,花上比城市老人少几倍的价钱,就能享受到和城市老人同样的“幸福食堂”。

黄岗村以“医养结合”为基础,以“托儿”的模式养老。无子女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入住于此,行动自如的老人可以每日在“幸福食堂”就餐,回家居住。

“今日菜单:粉蒸肉、小炒南瓜、白菜薹、鸡蛋羹。”上午十一点左右,走进黄岗村康颐敬老院,食堂的小黑板上写着今天的菜单,一个农家妇女正在幸福食堂的厨房里前前后后的忙碌着。

村里的群众都叫她黄婆,她是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村里专门聘请她,对老人们的饮食起居进行照料。

黄婆的儿女都外出工作了,留下五十多岁的她一个人在家,她手脚麻利,为人和善,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每天无事可做。经过村两委讨论同意,聘请了她在村里帮忙,黄婆本人也十分开心能够在村里务工,每天十分尽心。“柴火、小菜都是村里现有的,肉、鱼每天从外面买,吃的都是新鲜的,和村里老人相处得蛮和气,感谢村里给我这样一份工作”。

村里所有自主产业的收益,全部入账乡村合作公司,由村“两委”统一统筹安排,其中一部分收益,就用来补贴村级“幸福食堂”的成本,让乡村老人们每餐仅3元就能吃到新鲜的肉菜。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人关心的社会问题,黄岗村未来的愿景,就是希望村级经济富裕了,使村内老人能够老有所依,真正实现老人在家门口养老。

“我们每天花三块五块吃两顿饭,有菜有肉,感谢党感谢政府有这好的政策,照顾我们老人。”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坐在广场上,暖融融的太阳照在他说着乡音的脸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心愿,把党的温暖传递到民生一线,同样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这份职责,有力度更有温度。

硬化修建完成的文体广场、黄岗村南部水田、正在投放的鱼苗

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多点开花助农生产

黄岗村,因整村地处岗上,而黄姓人众多而得名。因地势较高,引水困难,村里又无小型水库,水利资源较少,导致每年春耕或者夏旱需要用水时,村民们望田兴叹,无水可用。

黄岗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们聚在一起,构思设想了很多其他产业,但还是决定针对本村的情况,因地制宜,先解决本村的高标准农田灌溉问题,才是当前的首要之急。

截至目前,黄岗村通过陈巷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项目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村内自筹等多种方式,整修大小塘堰共9口,有效改善了农村群众生活饮水和农田生产用水条件。

“农闲修水利,来年心不慌”。今年大年初七一上班,黄松就来到镇里,准备一个村内的超大塘堰,达到小型水库标准的整修硬化申报手续,这个塘堰整修完成后,将覆盖周围100-200亩的高标准农田灌溉用水。

黄岗村还将按照实际情况,对村内农作物实现“南北分治”。村北水源较差的地方准备引进种植一批苗木、高粱、玉米,油茶等耐旱作物;村南水源较好的高标准农田里种香稻。

除了灌溉用水,村集体的塘堰还将全部收起来集中管理,进行淡水鱼养殖。截止目前,已投放淡水鱼苗1万尾,农作物直供村内的餐饮产业“隐贤山庄”,形成良性微循环。

在希望的田野上撒播乡村振兴的希望。未来的黄岗村,就像村口壁画的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样,充满了希望和生机。(通讯员:胡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