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肩而过,14秒被感染,因为这件事没做好……

10-30 08:57   湖北发布  

公交站擦肩而过,只因彼此都未戴好口罩,立即被“秒传”。为何空气流通的室外也不能幸免?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为你解答。

BA.5.2进化分支传染性极强 户外也有交叉感染风险

近日,某地流调专家在茫茫人海中追寻不同病例的交集,结果常常在翻看监控视频时发现一个现象:户外隔空传播。

感染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戴好口罩。很多关联的病例,并没有实际接触,仅仅是因为彼此都没有戴好口罩“同了框”。

比如,市民A从外省旅游返回住地后确诊新冠肺炎。流调显示,10月8日18时,病例A与病例B在马路边相遇,二人均未戴口罩。10月10日,病例B确诊。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今年6月,某市在重点病例接触追溯过程中发现,两名食客在同一餐厅用餐期间,分别进入卫生间,因为双方均未佩戴口罩,在无接触肢体情况下,仅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为什么会出现“秒传”现象,甚至在空气流通的室外也不能幸免?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胡轶介绍,一方面,病毒基因测序显示,本轮疫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进化分支,病毒载量较高,传染性极强。根据有关研究报道,该毒株的基本再生数为18.6,通俗地说就是平均1个感染者在其传染期内能够传染给18人。尽管室外区域空气相对流通,但在人流密集的情况下,仍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不论室内还是室外,只要还有其他人在场,就应佩戴好口罩,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另一方面,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等,除了未规范佩戴口罩导致的交叉感染,新冠病毒还有可能附着在感染者衣服上、手上,在擦肩而过的瞬间转移到健康人身上。如果当事人没有洗手消毒就揉眼睛、触摸口鼻,就有可能导致病毒的“二次传播”。因此,防疫“三件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戴好口罩才能起到保护作用 注意避免以下误区

佩戴口罩不规范,相当于在“裸奔”。胡轶介绍,有的人习惯把口罩扯到下巴处,露出口鼻,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正确佩戴口罩,应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有的人为了节约,一个口罩反复戴。”胡轶指出,如果咳嗽、打喷嚏,或其他原因使口罩被浸湿了,或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应不超过8小时。

若因就餐等原因需要临时摘下口罩,不宜随意挂在胳膊肘弯处、随意放置桌上或直接放进包里、兜里,容易受到污染,也容易污染周围环境或物品。正确的做法是将口罩向内对折,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备一个干净的小袋子,装起来单独存放。

使用过的口罩外层是最脏的,附着了有害的病毒、细菌,因此摘戴口罩过程中尽量避免触碰口罩外侧,触摸后应及时用流动水洗手。胡轶强调,规范佩戴口罩是性价比最高、最简单的防护手段,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大大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一定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

此外,胡轶提醒市民朋友要继续强化第一健康责任人意识,居家时加强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有症状时及时就医;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触摸了公共部位后,及时进行局部消杀;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减少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

来源:湖北发布、长江日报、武汉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