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医生”张军

10-21 20:52   湖北应急管理杂志  

张军工作24年,八成以上的时间都在和企业打交道。之前在乡镇从事经贸工作,2008年进入当时的广水市安监局,从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2021年起任广水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今年3月,荣获“2021年湖北省安全生产优秀工作者”称号。

▲张军检查天成矿业安全警示标志张贴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人员在外界眼中是严厉的、冷冰冰的形象,而他更像是一位爱管事的老朋友,企业纷纷欢迎他去,盼着他多去检查安全。“我们就相当于生产线的医生,排查隐患、开具药方、督促整改,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张军如是概括自己从事的工作。

热衷“考证”的执法队长

2008年,张军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广水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为适应新岗位、新要求,他啃书本、向前辈求教、在实践中学习,次年就取得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他毫不讳言自己喜欢“考证”。在从事安全监管执法工作之前,他在乡镇从事经贸相关工作,为适应工作要求,他先后取得了报关员资格证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资格证。

“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专一行。”目前广水市的化工企业不算多,但正在筹建化工园区。张军认为必须为未来做好准备,他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小目标:今年拿下化工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明年再考金属冶炼安全类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矿山安全、化工安全、冶金安全是广水安全生产工作的“三座大山”。“我从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已经10多年了,通用检查都很熟悉,但在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还是存在知识空白,我必须补上这一课。”张军表示。

“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最大,安全监管不容有丝毫闪失!”他带头报名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为身边的年轻人做好表率。

▲组织天成矿业春季复工培训会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法大队从他刚进来时的3人,增加到如今的15人。身为执法大队大队长,他十分关心年轻队员的成长。在每个月15日的党建日上,张军增加了法制培训的内容,以现实案例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年轻队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他经常以“陪同”的身份,随个别“胆子小”的执法队员去企业开展现场执法,锻炼他们的胆识、魄力。“我对所有执法队员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能独立执法、不说外行话。我们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走到哪里都是专家,腰板硬、底气足,敢于管、善于抓。”

张军始终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每天都争取抽出2~3小时“充电”学习。2019年10月,张军在全省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中荣获个人优胜奖。

企业领导带班“要到现场去”

今年是张军从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第14个年头。谈起自己的岗位,他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安全医生”。据他介绍,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是设施设备不安全,如装修电路时,没有安装漏电保护器,或电气设备外壳未有效接地等;另一方面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欠缺。

“工人们自己的生命安全处于一种危险状态,他们却不自知。而我们就相当于企业的医生,到一线去诊断、开方、救人,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谈起曾去过的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张军心痛难忍。“实际上我们背后做了许多工作,按最保守估算,一家企业查出七八条隐患,那全市所有企业加起来就是300多条隐患,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尽管不是每一条隐患都会导致事故,但只要发生事故,涉及的就是多个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每一位员工是儿子、丈夫、父亲,事故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到湖北雅都恒兴纸业有限公司进行安全检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设备安全和违章作业是张军主抓的两项重点。“我们的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但只要发现隐患,督促企业整改了,保证工厂一年两年乃至多年不出事故,我觉得这就是成绩。”张军表示。

对于监管颇有难度的高危企业,张军也自有一套办法。目前,广水市有两家在建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除了督促企业尽快按规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张军要求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岗位,我都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到现场亲自感受感受。比如有的安全防护栏间隙那么大,企业领导不到现场,根本发现不了!”

张军表示,企业负责人自己都不敢去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正是企业必须整改的部位。“我要求负责人自己去看、去整改,不达要求不罢休。”针对夜间生产的企业,张军要求企业带班领导必须去现场巡查、陪同工人作业。

“夜晚工人们因为劳累容易放松警惕,领导在场盯着,工人们的精神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势必更安全一些。

”重点企业重点“关照”

张军工作态度细致认真,又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所到之处总能发现不少安全问题,企业纷纷盼望着他前去检查辅导。

“张大队,你多来我们工厂看一看。”有一回,他到某碎石加工厂检查,直接前往配电房,发现配电房没有设置大门,人员随意进出。他还发现,电缆随意摊在地上,既没有固定,也没有进行穿管保护。

他马上把企业相关负责人喊过去,要求迅速安装大门,禁止人员随意出入配电房,同时按要求布线,安装漏电保护开关。企业方一听反倒很开心:“我们自己检查这么多次都没注意到这个地方。还是你专业!”

张军介绍,广水市现有规模企业196家,纳入重点安全监管的企业13家:两家冶金企业、两家风机制造企业、两家涉氨制冷企业、3家粉尘涉爆企业和4家重点规模企业。“我们的监管重点主要是高危企业。”张军表示。

广水华鑫冶金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张军的重点“关照”对象之一。该企业是2004年5月成立的民营特钢企业,占地1000余亩,拥有总资产20亿元,员工1300余人。“企业有高温、高炉、高压电等主要风险,另外特种作业种类特别多。”

每次去企业检查,他都会深入作业现场。“比如煤气操作室,我会先看一下报警装置的探测器是不是合格,然后实际试用一下。有些探测器不灵,就要求赶紧更换。”同时值班记录、安全检查台账他都会仔细翻看一遍。

有一次他到企业高压室检查,发现现场只有一套绝缘手套、绝缘靴等防护设备,而且都放在柜子里,还是全新的。他立即指出:“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现场配了安全防护装备,千万不能当摆设、应付检查!而且至少应该配两套,作业人员一套、监护人员一套。”一个月后,他到企业复查,确保整改到位。

“每一个隐患我一定会‘回头看’,跟踪整改效果,从发现隐患到消除隐患,形成闭环。”张军说。

是监管者,也是服务者

在执法大队工作多年,张军心直口快,绝无半句废话、空话、场面话。他说,作为一名安全监管人员,这些年还有一点体会——发现的任何隐患必须要指出来,不管面对的是谁。这股执着源自他10多年前的一次经历。

那天下班后,他在单位附近看到一位装修工人正在5米高的位置从事高空作业。他像蜘蛛人一样吊在半空中,只栓了一根普通的麻绳,没有佩戴安全绳。在风的吹动下,工人晃来晃去,麻绳在飘窗的铝合金板上反复摩擦。张军心想:这样不安全,工人可能有坠落的风险!但这位装修工人他认识,是上级某领导的熟人。

“我心里很想立即制止他作业,但是又担心得罪人。”张军和师傅攀谈了两句,提醒他注意安全,师傅自信满满地说“安全得很!”他无奈,便离开了。走了一会儿,他内心十分焦灼,还是觉得不安全,又赶回装修现场。他正欲开口,只见那名装修师傅“嘭”的一声掉到地上。他赶紧上前救人,万幸的是,师傅没死。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自从那起事故后,只要是我认为不安全的,就一定会指出来,不管对方是谁、高不高兴,我都要说。我说出来,是对你负责,也让自己心安。”张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的生产现场,张军都带着一双“火眼金睛”,发现隐患,总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

张军既是安全生产监管者,同时也是服务者。面对大型企业,通过执法的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促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面对小微企业,则做好“保姆式”服务,因地制宜筑牢安全生产“警戒线”。

8月11日,张军来到天成矿业有限公司例行检查。他首先查看了企业的隐患台账,一一确认风险隐患、责任人和完成整改日期,叮嘱企业负责人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整改“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对于可以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一定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限期整改完成。

该企业于2020年12月份取得采矿许可证,为了帮助企业达到安全生产规范要求,张军每个月至少来一趟,开展指导帮扶。“两年来,他帮助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向我们宣讲政策规范,让制度‘上墙’、入脑、入心。以前进出矿区的道路很危险,他积极协调周边单位、群众,协助我们把路修好。他简直就是我们厂里的义务安全员!”公司副总经理曹绍国由衷地表示感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