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谨防类似的“剧情”发生在你我身上!

09-07 09:36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不法分子每天都在动着歪脑筋,通过种种伪装,利用受害者不了解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不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贪小便宜等行为特征和心理,不知不觉中就能把一个个“钱袋子”都掏空。

9月5日-9月11日是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我们选取了一些发生在居民身边的真实典型案例,让我们认真学习、引以为戒,谨防类似的“剧情”发生在你我身上。一起来看看吧~

1.下载金融类APP

2022年7月20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通过网上下载的投资理财APP参与投资理财,后发现被骗,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0余万元。

提示:非本人银行账户千万不能随便转账,若购买理财产品,请购买正规渠道产品,赚钱不易,一夜暴富只是“白日梦”。

2.赌博类

2022年7月7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下载了一款名为“欲焰”的手机APP,打开后发现该APP实际是一网络赌博平台,其与客服聊天后即开始操作押注,操作下注后账面一直显示收益,遂不断向对方提供账户内转账充值,想要提现时发现无法提现,总计损失人民币110余万元。

提示:网络赌博是违法行为,钱都转出去了,你还想拿回来吗?勤劳致富是根本,歪门邪道无保障。

3.刷单类

2022年7月17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两日前添加一陌生微信,对方向其推荐一款名为“TOT”的APP,其下载后开始与客服聊天,客服向其推荐刷单任务赚钱,该居民遂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内转账,开始刷单做任务,后发现无法提现,损失人民币7万余元。

提示:网络刷单,小恩小惠,贪图小利,人财两空,无论说得再怎么好,那都是骗你的。

4.冒充类

2022年7月6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接到自称快递公司员工的电话,对方为其转接“黄浦公安”的电话,并告知其涉嫌犯罪,于是报警人按照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名为用于排除嫌疑,后发现自己被骗,于是报警,个人损失近14万元。

提示:若有人假冒你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国家公职人员与你联系要求转账,请第一时间通过安全的渠道进行联系并确认真伪,一定不要轻信谎言,更不要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汇款或借贷。

5.敲诈勒索(裸聊)

2022年6月11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于6月11日凌晨,在QQ中结识一名自称“乔妹”的女性,在“乔妹”的引导下,报警人与“乔妹”在QQ视频中脱光衣服聊天,后被“乔妹”告知已获取其手机通讯录及聊天视频,以此为胁,迫使报警人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提供的账户相继转账40余万元,并继续勒索钱财,报警人无法承担无休止的敲诈行为,向派出所报案。

提示:色情网站一定不要碰,更不要轻易下载APP,若真被要挟,请马上报警寻求帮助。

安全防范指南

1、注意保护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平台账号等私人信息。

2、不要点击陌生人发过来的网络链接以及二维码等内容。

3、尽量别“蹭网”,公共场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连接。

4、不要把个人敏感照片、数据上传到云端。

5、在网上购物时,要选择正规、大型电商,设置复杂的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换,最好选择“密码+校验码”双重验证。

6、给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