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品”故事汇】骆店有个鲁班村

07-12 10:21  

提起鲁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据《墨子·公输》记载,鲁班原名公输班,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也是木匠祖师,被誉为“百工圣祖”。木工师傅们常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

在骆店镇有一个村,名为鲁班新村。鲁班新村原名为鲁班村,2006年鲁班村与长山村合并,更名为鲁班新村。鲁班村牌坊湾平洑路东侧,一片树林郁郁葱葱,林间还可以看到一些青石板,树林旁都是当地村民的房屋。村里的长者说,这片树林包括树林附近的房屋,以及路西边的一片,当时都是鲁班殿的范围。

如今鲁班殿不复存在,但是鲁班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却被骆店人一代代传承下来。

鲁班养病授徒

骆店镇为什么会有一个鲁班村,鲁班村与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有什么联系吗?据鲁班村长者介绍,在村里有一个口口相传的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应楚王之邀,从鲁国前往楚国都城郢,帮助楚国建造攻城机械。鲁班前往郢城的路上,路过骆店镇,听闻骆店镇雨平山一带松木、樟木林立,木材质量上乘,鲁班便慕名前来观赏,不巧,正赶上长江的梅雨季节。鲁班不适应湿热的气候,在路上染病,走到如今的鲁班村附近,病情加重,而长江当时正值汛期,根本无法前行。鲁班村一雷姓村民,发现了浑身蓝缕、奄奄一息的鲁班,将他带回家,悉心照顾治病。鲁班的病情很快得到好转,但长江的大水仍阻止了他前行。雷姓村民的善良、勤劳打动了鲁班,病好后,鲁班决定将他的木工手艺传授给这位雷姓村民。鲁班的技艺让村民大为惊叹,附近村民也纷纷来向鲁班学艺。一时间,学习木工手艺在这一带蔚然成风。

鲁班对工艺要求极其精益,要求学徒能吃苦耐劳,一些懒散的学徒被他赶走了,剩下的都是刻苦勤劳、能吃苦耐劳的,得到了鲁班的真传。鲁班走后,这一带的村民,靠从鲁班那里学到的精湛技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后来,鲁班逝世。听到这个消息,鲁班村人悲痛万分,村民们商议,决定在村里为鲁班修一座坟,将他当时送给村民的工具藏在坟里。

捐款修建鲁班殿

在鲁班新村牌坊湾,平洑路西约1公里处,在稻田间有一块凸出的土包,上面长满野草。村民说,这就是当年的鲁班墓。

鲁班虽然过逝了,但他传给村民的手艺却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很多村民靠这项技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到了清道光年间,鲁班村附近居民商议要修一座庙,来庇佑村民安康。殷实的村民们纷纷捐款,村民最终决定修建一座占地超过10亩的庙宇群,分四大殿,里面分别供奉各方观音菩萨神象。村民挑选当地最精湛的木匠、砌匠施工,就在工程即将结尾的时候,架梁出现了问题。虽然请的都是当地技艺最为精湛的木匠,事先也都经过精确的计算,但放好的料,木工师傅中午回去吃完饭回来,却怎么也构不成梁。重新放料后,另一段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最年长的木工师傅说,这一定是鲁班祖师爷发怨了,祖师爷怪我们传承了他的技艺,却用他的技艺给其它神修庙。年长的木工师傅带领徒弟点燃纸钱,祭拜鲁班祖师爷,并承诺将此庙命名为鲁班殿,此后,庙宇建设一切顺利。鲁班殿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烧香祭拜,据说鲁班殿十分灵验,村民的愿望都会实现。还有一个传说,此庙宇是鲁班祖师爷亲自下凡来建造的,气势雄伟,雕工精良,因此名为鲁班殿。

建国后,鲁班殿被改造为小学。1969年,平洑路扩宽改道,正好从鲁班殿经过,鲁班殿被完全拆除。现在剩下长满杂树的土堆,杂草中巨大的青石板,或许可以想象当时庙宇的恢宏。

传承工匠精神

虽然鲁班殿被毁了,但是鲁班的技艺,鲁班践行的开拓创造、奉献传承、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却被鲁班人、骆店人一代代的传承下来了。

骆店人民继承和发扬鲁班的这种开拓创新、奉献传承、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其它手工产品的生产制造中,发展了被称为“骆店三绝”的三大特色产品:菜刀(镰刀)制品、鞭炮产品、橡胶制品。

骆店的镰刀、菜刀产品渊远流长,传说是传承了鲁班的技艺。当年,鲁班的传人学到了鲁班的木工技艺,更重要的是传承了鲁班精益求精的精神,骆店人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其菜刀、镰刀制造上。骆店镰刀、菜刀因锋利、耐用而广受欢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骆店的镰刀、菜刀等铁匠制品,远销安徽、河南,被称为鄂豫皖三省一绝。七十年代,骆店的铁匠制品发展到了顶盛时期。当时,骆店街有大小铁匠铺十余家,铁匠手工社1家,手工社有厂房8间,职工20余人,骆店从事镰刀、菜刀加工生产的人数达上百人。当时,骆店几米宽的街道两旁铁匠铺林立,卖镰刀、菜刀的摊点一家挨着一家,到骆店来购买镰刀、菜刀的络驿不绝,甚至有临近县市乃至外省的商人专门将骆店的铁匠制品贩回去卖。一时间,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当时有句谚语称:“骆店三尺街,铁铺林立开,菜刀堆到买,商人四面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匠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到现在骆店仍然有一家王师傅铁匠铺顽强生存,仍然有限多人慕名来购买他手工打造的菜刀。

骆店从事鞭炮加工生产的历史也是渊远流长,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无从考证了。据说也是传承了鲁班的精神和技艺。骆店制作的鞭炮以精小、响亮而闻名,是远近闻名的烟花鞭炮之乡。上世纪80年代,骆店的鞭炮制品发展达到顶峰状态。当时,骆店各村分工协作,形成一个个专门卷筒子、专门做引线、专门配黑火药、专门组装编制、专门销售的专业村镇。做鞭炮是一项费时费力,极需耐心的工作,骆店人发扬鲁班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年到了年底销售旺季,骆店家家灯火通明,户户加班加点,各家都赶着加工鞭炮。骆店人继承了鲁班的创新精神,发明了精巧的工具来提升鞭炮制作效率,如卷筒的板凳。骆店与兴隆并称为当时广水的“鞭炮之乡”。90年代中期,出于安全考虑,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骆店分散的家庭鞭炮生产逐步被取缔。

骆店橡胶产业也是骆店人传承鲁班开拓创新精神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一对夫妻到骆店办了一家塑料制鞋厂,后发展成为橡胶制品厂。以这家橡胶制品为起点,骆店橡胶产品掀开了蓬勃发生的序幕。90年代中期,骆店橡胶产品发展到了最繁盛时期,当时骆店拥有大大小小的橡胶厂近100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生产的橡胶油封、橡胶垫圈、密封件畅销省内外,骆店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橡胶产业之乡。骆店人秉承鲁班奉献传承的精神,不仅在骆店、应山创办众多橡胶生产企业,甚至远赴十堰,指导当地创建橡胶厂。据悉,十堰二汽密封件厂就是在骆店人士齐正文的指导下创建的。目前,骆店镇从事橡胶加工生产企业2家,骆店籍人士在应山创办的橡胶制品厂有8家。

今天,骆店人继承和发扬了鲁班开拓创新、奉献传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与我市“忠诚担当 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广水精神不谋而合。

建设美丽乡村

今天,骆店人民弘扬鲁班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全力打造现代农谷核心区、文旅胜地融合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集镇建设等方面硕果纷呈。

骆店镇深度挖掘本地历史人文内涵,以鲁班新村牌坊湾美丽乡村整治项目、雨平山生态景观和陡坡村果林观光项目为依托,以点带面,融入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元素,以线串珠、串珠成链,打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的文旅胜地融合区。

骆店镇党委政府将鲁班文化、工匠精神融入鲁班新村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乡村景观。投入资金600余万元,以210省道两侧和鲁班造殿旧址所在地牌坊湾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拆除周边无功能用房、厕所,省道两侧沿线两公里农户门前新建绿化花坛,精心打造鲁班造殿授徒遗址和鲁班文化广场各一处。并且以鲁班新村为中心,栽种绿植5000余株,整修塘堰4口,铺设1200米污水管网直通入户,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纳到人工湿地进行二次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

2022年引进湖北味万金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在骆店镇陡坡村建设农文旅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已正式开工,已平整土地300余亩,采购果树5万株。随后建设大棚果蔬,休闲垂钓、观光采摘、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项目,并植入本地鲁班文化和雨平山原应山县共产主义大学红色文化,让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美丽乡村内涵。



实习编辑:刘    倩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