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广水】广水:环境好了,村庄美了,百姓富了

06-21 16:21   来源:随州日报  

近日,走进湖北随州广水市郝店镇铁城村,一幅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蓝天白云下,一条条柏油村道向前延伸,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一片片果树桃林一望无尽……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处处演绎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铁城速度”。

铁城村位于郝店镇西南部,国土面积9.53平方公里,411户1627人,耕地面积1817亩,山林面积12500亩。过去, 在广水市后进村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二,是远近闻名的软弱痪散村。

2019年7月,根据广水市委统一安排,时任广水市发改局党组成员的叶国安到铁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聘村党支部书记。在叶国安的带领下,村“两委” 经过不懈努力,使村级矛盾逐步化解,干群关系日益融洽,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不到4年的时间,硬是把一个落后村打造成为有看点、有特色、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漫步铁城村,记者看到的是村容整洁、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村民日子红红火火的场景。叶国安告诉记者,自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已深刻改变铁城村面貌,乡村变得靓丽起来,农民变得富裕起来,乡风变得文明起来。

走进大土城湾,绿树与鲜花相映成趣,与门前的小花园点缀成景,干净整洁的柏油路面上看不到杂物,高标准整治的两口塘堰碧波荡漾。不仅这种看在眼里的道路和塘堰悄悄换上了新装,看不见的犄角旮旯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家门口三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绿化带。

“过去村里垃圾遍地,也没有特色景点。”老党员陈家凤笑意盈盈地打量着屋前屋后,高兴地说:“很难想象我们乡下也能变得这么干净、漂亮!”

从“脏乱差”到“高颜值”,铁城村的美丽嬗变是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作战”,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

让“美丽乡村梦”照进现实,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该村整合财政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投于美丽乡村建设。共整治当家塘堰26口,建立37kv的泵站一座,整修渠道水毁工程600余米,对冯家湾河坝650米一河两岸进行浆砌;扩建村级主干道4.2公里,刷黑的道路产业路6.5公里,用8天的时间打通了关庙镇和郝店镇两个铁城村的产业旅游融合公路,扩宽2米7.5公里的风电旅游观光公路正在兴建之中;新建高标准文体广场2个,修建公厕4所,建成400平方米的桃花谷景观台和1个停车场,正在精心打造桃花谷4A级景区;高标准完成大土城湾村庄整治工作,实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时清扫,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房子漂亮了,道路硬化了,路灯也亮起来了,村子四周的树绿了、花开了,日子不比城里差。”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吴正友感慨万千。

沿着蜿蜒的山道,记者走进铁城村桃林基地,山间云雾缭绕,桃园绿意盎然,桃子压弯枝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铁城村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借力 “湖北省社科院优质桃种植示范基地”品牌,实施以“桃乡”“桃韵”为特色的乡村产业建设,致力打造“多彩桃乡”。 全村栽种鲜蜜桃、胭脂红、苹果桃、秋雪等20多个品种的桃树3000余亩,年产鲜桃354万斤,产值1800余万元,带动人均增收400元。推进建设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桃花谷”项目,乡村旅游和鲜桃产业初具规模、声名远扬。

去年7月,铁城村按照“市场的属性、人民的特性”成立了人民公司,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致力把铁城村彩桃之乡建设成为一个“观桃花、摘桃子、听桃故事、品桃文化”的乡村旅游胜地。目前,全村拥有23个种桃大户、1个百头养牛大户、3个养羊大户、23个香菇黑白木耳种植大户和1家艾叶艾棒养生企业。

美而不富不为美。行走在铁城村的村道上,翠绿的青纱帐一望无垠,高标准的香菇木耳大棚比比皆是,成片的桃林长势喜人……一项项富民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铁城村对外立面房屋进行美化,画上一些宣传正能量的标语、彩绘等,营造浓厚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同时,制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打造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在我们村不但能欣赏田园美景,还能体验农村传统文化,游客爱来,来了也能留得住,我们村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村民乾国太说。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百姓富了。今年初,村民自发将感谢信用镜框扎成大红花,敲锣打鼓地送到村委会,对村“两委”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表示感谢。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桃果盈盈香满山;这是一个朝阳的村庄,生机勃勃誉满园。今天的铁城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一路前行,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新画卷已徐徐展开。

来源:随州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