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压实工作责任,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吹响迹地更新造林“集结号”。3月2日,市林业局森林和草场资源管理股工作人员深入到广水办事处芦兴社区、中华山林场梧桐坳分场,督导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人工造林进展情况,中华山林场及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全程参与。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此处受森林病虫危害和前年的火灾影响,造成大面积的马尾松枯死,给中华山鸟类自然保护区埋下火灾隐患,严重危害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多方协调,去冬清理出了300余亩的面积,今春组织了20人的队伍,选购7万余株湿地松容器苗,已开工7天完成造林面积接近200亩,初步预计还需5天基本完成任务。
在山麓处放眼望去,山坡上的工人们正在挥锄刨坑,漫山遍野栽下一棵棵青葱的松树苗,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愈加翠绿活泼。督导组人员现场示范,细心讲解树坑要挖多深,叮嘱在栽种前一定要把树苗浸透,去掉根部包裹的塑料皮,告诫工人回坑掩埋时要栽紧栽深,注意把握好栽种的密度。
施工现场负责人说,每天安排5名管护员到山上进行幼苗巡护,积极防范附近村户的牲畜到山上啃食幼苗,查漏补缺,对栽种死亡的幼苗及时补种,保证幼苗成活率在90%以上。
督导组对施工方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建议大力套种栎、油桐等树种,积极营造混交林,提升森林质量;后期还要在良方良法和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加强抚育管护,确保成林率,真正做成我市迹地更新造林的示范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