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保安全、促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0-13 17:42  

【导语】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新发展机遇,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切实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突出改善民生民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转作风、保安全、促发展”,以强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应对经济下行和建设用地总量管控的双重压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履行保资源、保发展、保民生、保生态工作职责,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服务经济发展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元至8月,在计划指标仅保障市级重点项目的情况下,组卷报批16个征地报件,获批新增建设用地690亩;挂牌出让土地11宗,成交价款6678万元,实现“标准地”出让零的突破;验收耕地占补平衡项目6300亩,极大地拓宽了发展用地空间;耕地“非农化”、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土地卫片执法违法用地为零;继续弘扬店小二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季度营商环境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25个参评单位中排名第9位,财产登记在47个参评单位中排名第11位;房地一体缮证16.92万本,发证率96.21%,位居全省前列,其经验在全省推广;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公开发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编制有序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扩权赋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亩产论英雄”为抓手,对标对表落实考核指标,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同期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股股长黄瑞:今年以来,我局在扩权赋能“亩产论英雄”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查找各批次的每个地块,建立工作台账;二是落实包保责任,针对每个地块划分工作职责,责任到各镇、办,各责任人;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减少供地环节。

通过多措并举,我市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9月8日,完成批而未供消化处置面积369.7亩,处置率达17.3%,超过了省自然资源厅下达我市15%的年度目标值。与此同时,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照“对目标、查漏洞”活动要求,认真排摸、深入研判,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针对漏洞项目制定整改措施,补短板、强弱项。

【同期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 王卓:在扩权赋能增强县域经济方面,我局存在的主要短板是闲置土地消化处置率为27.8%,离省厅下达的30%的目标值还有一些差距。下一步,我局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补齐短板:一是在利用评价上下功夫。积极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在招商地图上出实招。积极配合省厅抓紧编制批而未供“招商地图”,从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三是在分类处置上出真招。因地施策,督促华茂置业等企业尽快完成规划修改,督促国电长源等风电、光伏项目抓紧办理施工许可。四是在举证销号上下气力。加快推进闲置土地举证工作,能消尽消,确保9月底前完成年度消化处置任务。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结合“转作风、保安全、促发展”活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工作。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该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巡查制度和日报告制度,共对全市8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并分别编制应急预案,出动2079人次巡查1859点次,转移、撤离受威胁群众300多人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亩产论英雄,盘活存量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民生项目,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产出效益和节地水平的双提升,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融媒体记者:邓 海

责任编辑:周  苗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