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推送|黄远波:雄关铁警“铁”基因

07-21 17:00   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  

在随州广水市,有一支被誉为“雄关铁警”的公安队伍,带头人叫黄远波。

他作为广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武胜关中队中队长,带队镇守“雄关”22年,将昔日事故多发的“死亡线”变成安全畅通的“平安道”,创造107国道广水段无死亡3人以上较大交通事故、无车匪路霸案件、无公路“三乱”的好成绩,荣获湖北最美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一次。

7月11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以《雄关铁警》为题,刊发黄远波事迹,在广水市引发强烈反响。不少读者主动联系报社,要求讲一讲这位身边“铁警”的故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迅速响应,沿着国道听民声,探寻黄远波身上的“铁”基因。

53岁的黄远波,皮肤黑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夏晒蜕皮,冬冻皲裂,黑黝黝的脸上写满风霜。

深入了解,才读懂他骨子里的“忠”。

以22年孤独、枯燥、清苦的坚守,以一流的业绩,践行“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铮铮誓言。

选 择

1987年,19岁的黄远波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的一员。

在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执勤的3年,让他牢牢树立“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人生信条。

3年后,他退伍回到家乡广水,市供电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偏偏选择去市公安局当交警。

“我当了一辈子警察,有多苦有多累,你看不到吗?”

面对父亲的阻拦,黄远波态度坚定:“苦累能超过军人吗?我想像您一样,真正为老百姓做点事。”

黄远波的父亲黄维银,在改革开放初期治安严峻的形势下,破获一大批疑难案件。他在哪里当派出所所长,哪里的治安就变好。

年少的黄远波很少看到爸爸。偶尔一同出门,沿街百姓对父亲的尊重让他印象深刻。

“人活着就是一张脸。在部队,就是要保家卫国;在地方,就是要为民造福。”黄远波告诉父亲,他不怕吃苦,就怕没给社会创造价值。

儿子的态度,让黄维银既心疼又欣慰。

回顾自己的人生路,他深深懂得,吃尽苦头才能赢得尊重。

为了支持儿子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手术住院20多天,都不喊黄远波去看望。

放 弃

1999年,107国道创建全国平安大道。

交通事故高发的武胜关,成为必须攻克的“硬骨头”。

为此,广水成立武胜关交警中队,抽调10人驻守“雄关”,全力整顿道路交通秩序。

“白天腿要走断了,嘴巴说干了,晚上熬夜写材料,蚊子咬得睡不着,又长期不能回家,身心疲惫。”黄远波没想到,铁打的自己,也有受不了的时候。

4个月后,黄远波第一次回家。看到丈夫因为暴晒,脸上、手臂上一层层掉皮,妻子夏红梅落泪了。

看着温馨的家、活泼可爱的儿子、心疼掉泪的妻子,黄远波第一次打“退堂鼓”。

“你的军人作风呢?这点苦就受不了?”父亲严厉的批评,让黄远波抛开儿女情长,打起背包,重返武胜关。

这一战,就是22年。

其间,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

比如群众对执法不理解的时候。武胜关地势险要,坡陡弯多,车流量大,但经常有群众不戴头盔上路。面对黄远波苦口婆心的劝阻,当事人不仅不听还骂他多管闲事,“最开始会觉得委屈,碰多了就释然了。”

比如辛苦付出没有成效的时候。为了确保沿线安全,黄远波经常带队巡路,挨家挨户叮嘱村民出门注意安全。有一次,他前脚离开李婆婆家,人刚回办公室,就接到报警电话,李婆婆出门被车撞死了,“那一刻,特别心疼,也很失望,只能自己调整。”

对外人,他总是笑脸相迎;对自己,他把所有苦难,嚼碎了往肚子里咽。

坚 守

退伍多年,黄远波一直保持军人作风,生活极简。

10余平方米的寝室里,只有一张1米宽的硬板床、一个铁衣柜、一套简易桌椅和几本书。

床上,军绿色被子叠成豆腐块,白色床单没有一丝褶皱。

“中队组建以来,我们一直保持军事化管理。”黄远波说。

中队12名民警辅警,全部吃住在驻地。接警,必须在一分半钟内出发;离队,必须向组织汇报;起床,被子必须有棱有角,房间整洁有序。

通过日常的荣誉观教育和警事技能训练,队员养成硬作风,铸就铁纪律。冬战严寒,夏斗酷暑,年人均加班720小时。

当了2年副队长、10年指导员、9年中队长,带出了全国闻名的铁军队伍,创造了22年无一起较大交通事故的好成绩,按说,黄远波可以挪一挪位置了。

“他从不找我,也不给组织提要求。”广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亮说。

“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够多了。”黄远波说,只要组织有需要,群众有需求,他就会尽职尽责守好这段42.5公里国道,守好自己的第二个家,让“铁警”招牌熠熠生辉。

来源:学习强国湖北学习平台(作者:彭小萍 赵良英 朱胜国 王贵生)

责任编辑:夏    婷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