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子村隶属于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347户,1347人,现有党员31名。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曾经的驼子村是一穷二白的“空壳村”,但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下,驼子村不仅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还成为广水街道办事处村集体经济发展“排头兵”。
一、选好“领头羊”,建强班子聚民心
驼子村原来的“两委”班子年龄过大、精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显得有些力不从心。2018年借“两委”班子换届之机,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驼子村推选了本村退伍军人黄艳峰担任党支部书记。黄艳峰退伍后长期在外经商,是本村有名的致富能人。黄艳峰和新班子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原来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门窗破旧、地面塌陷、桌椅残损,“站没地方站、坐没地方坐”,场面“惨不忍睹”。黄艳峰积极对接上级组织、多方筹措资金,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了再装修,更换了会议桌椅,增添了办公设备,基本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成一个“村干部呆得住、老百姓喜欢来、各项事办得了”的办事中心、活动中心。村民看到党支部切切实实的改变,对“两委”班子渐渐有了信心。
二、念好“致富经”,壮大实力惠民生
驼子村是传统的农业村,2019年之前,驼子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产业结构传统单一,如何提高集体经济收入,使村民增产增收致富成为驼子村面临的最大难题。两年来,村“两委”班子立足本村实际情况,想办法、找出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村党支部书记黄艳峰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初步确定依托本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蔬菜简易大棚种植优势,进行土地流转,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农业种植之路。
2019年“两委”班子按照规划,着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整合村集体资源。为打消村民顾虑,村“两委”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两委”班子通过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借款、村干部筹资的方式,先行兑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用,保证村民的保底收益。村“两委”干部在保证日常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和管理,为合作社拉资金、找销路,无偿为合作社贡献力量。通过不懈努力,目前,驼子村初步形成一个合作社、两大产业、7个基地的发展架构,盘活了村原有集体经济合作社(广水市杰鸿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亩,形成了种植、养殖两大支柱产业,已建成200亩大棚蔬菜、800亩随州香稻、400亩小麦、200亩油麦、200亩玉米、50亩莲藕、1万对王鸽养殖7个基地。驼子村“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逐渐清晰,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种养”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各要素深度融合,实现了班子引领、群众支持、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机制。2020年,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超10万元,彻底摘除了“空壳村”的帽子。
三、走好“振兴路”,优化环境强基础
驼子村南北通畅,地理位置优越,但基础设施较差,驼子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筹措300万元,提升改造广驼线2公里,新修机耕路3公里,修整塘堰14口,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亩,新建蔬菜交易市场1个,修建泵站1个,实现节水灌溉面积300亩,为驼子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驼子村面貌也焕然一新。驼子村“两委”班子结合“五清一改”、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排水沟1000米,组织清除陈年垃圾20吨,拆除旱厕、猪圈、禽舍、牛栏及其它乱搭乱建近300余处,清除破乱广告、破损牌篇100余块,完成了沿路沿河杂草、垃圾、广告清除。大力发展绿化亮化工程,新种植风景树1000余棵,绿化1000余平方,种植草坪2000平方米,新建路灯30盏,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