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04-23 17:02   随州日报  

近年来,广水市着力打造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美丽乡村,以景为媒,以业兴农,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油榨桥村太空莲产业基地。(通讯员徐盛松陈松涛摄)

回首2020,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展望2021,乡村振兴征程启航。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广水市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三产”融合发展,聚力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人才振兴

3月,春光明媚。广水市城郊街道办事处油榨桥村三意家禽养殖场,雪白肥硕的王鸽正低头啄食谷物,不时发出“咕咕”声。三意家禽养殖场为油榨桥村引进企业,投资上千万元,养殖王鸽5万对,年产值300多万元。

油榨桥村是广水市重点贫困村,过去无活动阵地、无村级收入、无产业项目,当地人戏称“三无村”。穷则思变。村“两委”班子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法宝”,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支部战斗力。在村党员干部的持续努力下,油榨桥村陆续引进9家市场主体,流转土地1700多亩,发展太空莲、王鸽、中药材等产业,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以党建引领带动村级产业发展,是近年来广水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缩影。该市推出“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动态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公开招录农村党建助理员,选派268名干部到262个非贫困村任帮带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进一步增强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在全省插花贫困县市率先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该市创新人才支撑体系,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引导企业兴乡、能人回乡、市民下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扎实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领头雁”计划,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进一步壮大基层治理体系,充实基层治理人才。

聚力产业兴旺,实现村富民强

近日,走进广水市余店镇墩子村蔬菜种植基地,上百个大棚里黄瓜、茄子、辣椒长势喜人。余店镇有种植“三白”蔬菜——大白菜、白黄瓜、白茄子的传统。近年来,该镇以墩子村、古城村为核心,辐射周边多个村湾,发展“三白”蔬菜1万余亩,带动5000多名农户从事“三白”蔬菜种植和经营,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广水市坚持“三产”融合发展,选定适宜全市发展的24类产业,并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产业示范基地,选派产业发展指导员,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指导农户科学选择、发展产业。同时,组织农户参加实用技能培训,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依托各地自然资源及传统习惯,该市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三白”蔬菜、吉阳大蒜、胭脂红桃、食用菌和香鸽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转化增值收益。加快培育电子商务新型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互联网”,建成镇村(社区)电商服务网点382家,实现全年农产品网销额6.5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观光农业,引导观音村、泉水村、芦花湾村、古城村等打造荆楚文旅名村,三潭风景区通过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桃源度假村获评3A级旅游景区,中华山旅游大道建成通车。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园

“环境变好了,看着舒心,住着舒服!”3月28日,关庙镇铁城村村民邢光组指着绿树掩映下的通村公路说,过去村里道路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村庄通过治理后,配套设施齐全,路两侧的猪圈、垃圾堆变成小花园、广场和公厕,晚上路灯亮堂堂,“自个儿心里也敞亮”。

提档升级通村路、整修塘堰、铺设污水管道、建景观亭、栽景观树……关庙镇改善“硬”环境,同步提升“软”环境,发动乡贤能人及村民加入乡村治理,持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访议解”活动,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制度,通过环境整治,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近年来,广水市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聘请专职保洁员,建成镇级标准垃圾中转站,镇办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先行先试,建成垃圾分类亭200个。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可日处理生活污水1.7万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战役和“百日攻坚”行动,清理垃圾、沟渠、塘堰,整治残垣断壁。

同时,该市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打造十蔡牛程线、应余线、107国道线等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带领全市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热潮。观音、兴河、丁湾、梅庙、油榨桥、楼坊、芦花湾等美丽乡村示范效应明显,“以点带面”“一线串珠”“串珠为盘”的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格局逐步形成。



来源: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刘冬 程淇 通讯员 吴凌翔)

责任编辑:王译萱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