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水:探访特色古民居

05-03 11:30   云上随州  

传统村落凝聚了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的,不同的水土也会滋养出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在广水市,记者就看到了充满特色的古民居。  

为了对我市各地古民居现状进行实地察看,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专门来到了广水市各乡镇,对之前申报古文化遗迹的古民居进行探访。一路同行,在广水市郝店镇中峰寺村,记者看到了一座久经历史沧桑的古民居,这座古民居不大,但十分古朴,古宅里虽然已经长满了树木,但四方的院落结构和门窗上细致的花纹雕刻依然清晰可见,都让人仿佛走进了多年前人们的生活。

虽然古宅已经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但门前的石头墩,和门楣上几个突出的圆柱依然完好。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便是象征当时人们身份和地位的门当和户对。

【采访】广水市住建局总工程师 杨旺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的门当户对,实际上,门当户对一是指官员的家,一是指过去有钱的人的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实际上,这个户对(门当)不同级别的图案不一样,标的形状也不一样,这个现在已经看不出来掉的是什么图案,什么花型了。过去有严格的等级级别,官员的家雕的就有凤,商人家雕的就有象征财富的金元宝这些东西。        

在中峰寺村,记者还看到了另一个古民居,这座古民居十分简朴,屋内还能依稀看见古时木质的窗棂,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座古民居的主人曾考中进士,只是到老都没有出仕做官,死后就埋葬在屋旁的上坡上。

【采访】郝店镇中峰寺村支书 孙远禄:这户住的以前是取得进士的人家,他叫孙鸿度,取得进士之后一直是候缺,到七十岁之后,一直没有出仕,他为人一世清廉,所以我们看,他取得这么大的进士功名之后,房屋依然比较简单,最后大概八十多岁,寿终正寝,葬在房屋的侧面,有墓碑为证,这个房屋上的横梁是不是只有中进士才有?这个横梁是皇帝钦赐的,上面的图案有龙头,是皇帝钦赐的。  

在郝店镇中峰村附近的关店村,立于一棵古银杏树旁的更大一座古民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整座古宅共有三进院落,每一进还建有多间厢房,十分宽敞,房檐上各种充满古时特色的立体造型清晰可见,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雕饰精美,令人不禁遐想起当年大宅主人的富足生活。

在古宅附近,记者见到了一位老人,他告诉记者,多年前他就在这座古宅里居住过,作为当时的大家庭,古宅里最多时能住上一百多人。

【采访】郝店镇关店村村民 黄友清:我当时只有四五岁,在这住过,后来都搬走了,都搬走了我又搬回来的,那个时候最多住多少人?最多的时候六十多人,那以前有一百多人,后来是六十多人。  

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这座古宅曾经十分辉煌,上世纪五十年代,土改时房屋被划分给多户人家,近年来由于交通及饮水不便,住户又逐渐搬走,这座宅院就渐渐荒废了。

【采访】郝店镇关店村村副主任 裴友兵:当时他家里很富有,建筑面积大概有六百多平方,在土改的时候就分到每家们每户,分给农户了,最后就没有人保护了,现在就全部烂掉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