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十三五”发展成效显著

06-04 23:10   广水市发展和改革局  

“十三五”期间,广水市全面实施“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加快实施“三城建设”奋斗目标,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即将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谱写广水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篇章。

经济发展进入常态。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56亿元,“十三五”前4年年均增长7.5%;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8%;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6亿元,4年年均增长6.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1亿元,4年年均增长10.6%。前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19.4:47.2:33.4调整为2019年的15.8:48.6:35.6。前3年广水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名分别位居全省县市区第17位、16位和17位的先进名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6家,实现增加值124.28亿元,年均增长8.7%。地铁装备、钢铁冶金、精细化工3大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度发展规划完成编制,投资10亿元的红色江山导航陀螺仪项目落户建设。风机产业连续12年纳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5家企业纳入省级支柱产业培育企业,华鑫冶金重组为全市首家税收过亿元企业,毅兴智能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全市新能源实现总投资100亿元、总装机100万千瓦。广水跻身大别山国家森林步道区域,纳入全省首批淘宝直播村播试点县市,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广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园区,应办多肉艺术小镇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长岭纳入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镇试点。

城乡融合扎实推进。“一河两岸”工程建设全面竣工,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建成开园,马都司新区建设启动,新一轮城市总规通过评审,投资5.75亿元的“四馆三中心”开工建设。芦花沟水库建成蓄水,“引徐济安”工程稳步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广水分水口启动建设,黑洞湾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广水段、107国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中华山旅游大道、徐家河生态防洪公路工程基本完成,广悟大道全线贯通,永阳大道高标准改造,泉余线建成通车。桃李飘香、花田故事、寿山文化旅游等田园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桃源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十佳美丽乡村”典型案例,观音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生态建设稳步前行。2019年,全市林地面积达148.1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0.52%,“绿满广水”3年行动造林30.47万亩,广水被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市。13个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通水运行,应山、广水等2个主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7个饮用水源地实现双达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并网发电。中国天然气集团储配调峰中心成功落户,城市固废综合处理PPP项目纳入全省第1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清单。4个镇办被授予“森林城镇”,170个村分别获评全国全省美丽乡村、生态村、绿色示范村。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广水成功召开。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681元和17928元,前4年年均增长8.86%和8.87%。华师广水附属幼儿园建成开园,投资1.3亿元的永阳学校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社会资本投资1.5亿元的致远学校签约落户。市一医院、中医院被国家卫健委纳入三级医院创建管理,“消除疟疾”终审评估工作代表湖北通过国检。广水承办了首届省际军民融合紧急医学救援实战演练,承接了“空降排—2017”国际军事比赛,创建了全省卫生应急示范市。脱贫攻坚创新实施“五心”工作法,3次高标准通过国家脱贫督查考核,“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发生率降至0.28%。荣获全省“楹联文化强市”称号,5度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杨寨经济发达镇行政改革稳步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省领先,“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红顶中介”与主管部门全部脱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一网一门一次”“3550+100”改革基本完成。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通过验收,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实施,土地确权工作全部完成。“对接大武汉、融入鄂西圈、挺进大别山、跻身淮河带”战略布局成效明显。多肉艺术小镇、“四馆三中心”项目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徐家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获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前4年全市引进资金333亿元,新引进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项目19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58个。


通  讯  员:陈君怡

责任编辑:龚    政

审       核:李    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