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主城区疫情防控一线始终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臂戴红袖章,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群年龄不同、身份各异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志愿者。
在应办北关社区,“90后”大学生志愿者付一爽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多天。清晨入户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排查登记、集中配送生活物资和药品。中午去社区建立居民健康台帐、上报各类基础数据。下午帮助社区居民代购各种生活物资和药品,再将林林总总的生活物资和药品逐一分配打包,直至深夜。回顾这段时间自己每天的工作,他生动的形容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68岁的退役老兵王大爷有着近40年的党龄,他放弃了居家隔离享清福的悠闲生活,身着红马甲,臂戴红袖章,主动在国际现代城小区门口值守,每天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引导小区居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少出门、不聚集。
“作为一名老兵,我的身板还硬朗着呢,我要像电视上那样,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召必回,战必胜,奋勇争先,无怨无悔!”这是王大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居家隔离20多天没有下楼的理学街社区居民乐冬梅,最近感到自己心情焦虑、茶饭不思、失眠难受。接到她语音急促、焦虑不安的电话,正在统计疫情数据的志愿者汪娟,放下手上的工作,耐心真诚地与她沟通交流,并主动添加乐冬梅的微信,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慢慢消除她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汪娟的感染下,乐冬梅也穿上红马甲,戴着红袖章,走上街头,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服务群众的志愿者。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应山街道办事处457名市直机关干部志愿者、485名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和226名群众志愿者携手并肩,汇聚抗疫“正能量”,画好防控“同心圆”,筑起了应办疫情防控最“硬核”的防线,成为疫情防控中温暖人心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