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到了紧要关头 湖北各地的战术更加硬核!
02-15 20:50
长江云

疫情防控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郧西请出全县1116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的1500多名“楼栋长”出列,主要负责时时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同时做好外来人口的登记排查、楼栋里村民的体温检测、村民所需物品的代购及人员流动的劝返等工作。“楼栋长”每天不间断巡逻,对扎堆聊天、串门等人员及时劝离,引导村民不走亲串友、不接待亲朋好友,及时了解村民生活中各种困难及思想动态,帮忙村民解决好居家隔离的后顾之忧,村民有什么生活物资需求,通过微信和电话呼叫,随叫随到,帮助采购,做好防护送到村民楼道口,再通知村民领取。

2月14日,在通城廖家牌小区可以进出的唯一通道,住建局工作人员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鞋底消毒通道”,物业公司人员正在往红地毯上喷洒消毒液。居民从消毒池通过时,都会重重地踩上几脚,让消毒液浸过鞋底,从而达到消毒效果。同时,物业也安排了工作人员定时向“红地毯”喷洒补充消毒液,确保尽可能地除去鞋底携带的多种细菌和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进出小区更添一份保障与平安。

这个春节,当大多数人在家隔离,通山县各个小区里,却有一群人在岗位上日夜坚守,农发行通山县支行的年轻小伙李添就是其中的一员。每当晚上7点,社区外简易的帐篷就是李添的目的地,也是社区防疫工作的主阵地。左手体温枪,右手拿着登记簿,李添便开始了他的工作,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对外来车辆进行劝返,仔细地解读政府最新的政策规定。襄州 | 做好农村防控 3000多名村干部迅速“变身”

广大农村是防控重点,自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襄阳襄州区3000多名村干部迅速转变身份:一方面织密织牢农村防控网;一方面成为一名名“快递小哥”,为农村群众、隔离人员买米、买菜。

在峪山镇的隔离点,该镇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定点集中、单间隔离,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经14天隔离检查无异常后方可解除。为了保障入住人员的生活,每间板房配备有电视机、空调等设备,一日三餐均有专人配送。

为了做好社区隔离防护,阳新滨湖社区的社区干部、网格员、以及各单位“双报到”人员共60余人分成十个组,值守在劝导点,控制人员进出,劝导居民做好防护。来自税务局的董明专同志,自8号报到以来,在执勤的同时还观察入微,对几日的进出人员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进出购物的人次,不戴口罩的人次等,估算出外出人员比例竟达到了1/4。董明专便向社区汇报,通过这组数据,社区与物业紧急召开会议,并立刻对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黄州 | “您点单,我跑腿”为居家隔离者吃下定心丸

自疫情防控以来,黄冈黄州社区党员干部李丽平在体育路社区的微信平台上开通了线上服务,建起了“体育路购买蔬菜群”。与普通采购群不同的是,针对辖区年轻居民,在特殊时期,群内通过公布菜单,以图片形式将菜品发送至群内进行选购,居民以接龙方式购菜,并告知配菜地点和联系方式,社区将集中采购蔬菜包,按要求通过定点取件或送菜上门的方式统一进行配送。线下服务中,社区主要面向辖区特殊人群、空巢独居老人等群体,以电话方式,将日用品、药品等必需品统一记录并采购后,集中配送上门。这些措施,都让群众能更安心更自觉地隔离。2月13日晚,武穴市防控指挥部指令所有党员必须到所居住社区报到,服从当地社区党组织的安排,支援社区防控工作。当天到螺丝旋社区的党员达180多人。螺丝旋社区设有大小卡点45个,经过统筹谋划,该社区共成立了14个工作小组,第一至第十小组是网格管理小组,承担各卡点出行人员的截流任务。第十一至第十四小组分别是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疫情宣传和封堵管控小组,14支机动小组,随时支援各卡点值守人员。

在大冶基层疫情防控中,活跃着一批批的志愿者,他们身穿“红马甲”,坚守在防疫一线,走村入户、日夜值守。

自石家堍村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第一轮报名参与的志愿者就达43名,目前村里共有200余人,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群众,每天与镇村干部一起,进行治安巡逻、消杀、值守等。志愿者的加入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量,疫情防控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