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回望初心 ——写在第二十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

11-06 15:25  

记者,一场不辞不惧的逆行,一份守望社会的责任,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一团揭示真相的火种,一个永不过时的理想。11月8日,广大新闻工作者将迎来第二十个记者节,让我们再刷新一次“何为记者”的认知!

记者节,对于媒体人而言,这是一个兼具仪式感与周期性的“热点时刻”。或是追溯报人报史,或是讲述同行故事,或是抒怀新闻理想......不同的庆祝方式,都指向共同的价值追求:把新闻做好。庆祝是为了传承,铭记是为了追寻。因此,记者节的存在,一方面旨在赓续“老记者”的优良传统、精神品格,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新闻工作者驻足思考、回望初心。

记者的初心是什么?“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对记者而言,初心意味着对职责使命的坚守,也意味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新。

初心是一种情怀,使命是一种担当。情怀之所以触动心灵,就在于它并非仅仅指向远大的理想,更象征着如匠人般的坚守。相较于80年前,今日之中国,报、网、端、微等媒介平台丰富多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形态相交相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加速融合发展之势。但万变之中唯一不变的,恰恰就是那份责任与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创新也映照着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媒体人必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对记者而言,读者在哪里,受众就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面对新技术带来的舆论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必须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闻报道分秒必争,如何才能快人一步?信息传播高度同质化,怎样才能胜出一筹?传播技术更新迭代,怎样才能抢占先机?无论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需要以效果衡量传播,用创新放大声音,借助创新跟上时代、赢得受众。

站立于新时代,我们拥有更多样的媒体形式,也创造着更生动的表达方式,但唯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前行。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嘱托,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书写属于自己的光荣。


相关阅读